第298章 一木值千金(3 / 11)
它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就是像冲压出来的花纹。我们看到有些优良的雕刻你感觉都不像雕出来的,好像机器在高压下把它压出来的,这种感觉是其他木头达不到的。这都是它内在的好处。由于它的这种内在好处,才使它能够稳坐中国古典家具的材质的第一把交椅。它的优点太多。
紫檀在《本草纲目》上有记载,它有药用作用。《本草纲目》是这样记载的:紫檀,咸,微寒,无毒,主治止血,止痛,疗淋,敷刀伤。这是紫檀在《本草纲目》上的记载,它有药用。你想想,简单的说,我们家这把椅子砸碎了,都能卖药铺去。你想它值不值钱。它有这种潜在的价值感。
紫檀明代使用没有清代多。明代由于种种原因,它喜欢的木头的品种比较多,但它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作为“领军人物“但到清代就不一样了,清朝宫廷用了00年的时间把清宫里的家具几乎都换成了紫檀。我们今天上故宫去看,它趴在任何一个地方透过窗户往里看,都是紫檀家具。紫檀家具占了绝大多数。宫廷里喜欢,它有很多潜在的原因,比如说,清代的采光比明代好了,明代注重线条,清代它就注重细节的表现。
紫檀在清代的史书上记载,当时它的价格就是楠木的20倍。楠木已经非常非常贵了,楠木你知道我们故宫里有很多建筑,有很多家具都是用楠木做的。比如承德避暑山庄,还有楠木大殿。紫檀在雍正年间、乾隆年间使用频繁,宫中有大量的记载。雍正六年十一月十五日,郎中海望启怡亲王。他就说紫檀木都使得差不多了,说能不能你再调点,我在雍,行不行,它都要批,打报告,那怡亲王就说“准行许,遵此“,那意思就是说,我同意,你们去用去吧。这种记录比比皆是,当时每用一次紫檀都要一层一层打报告。怡亲王是主管造办处的,因为他跟雍正的关系非常好,尽心尽力,所以雍正又酷爱艺术,就把这个权力让怡亲王去承担。所以怡亲王在造办处的整体工作中他是老大,他说了就算了,所以从这些记载中都可以看到当时使用这些木头的困难之处。
后来成立了作钟处,就是专门做钟表的。那么到了乾隆的时候,乾隆看到一个小羊子,说这个钟表做得不错,想做一个大的,那么当时工匠先做一个样子让呈览,让皇上看,皇上说行,就做这个样子,照这个样子做吧。结果他们误认为皇上是要用紫檀做,所以这个东西纠用紫檀做的,有两层楼那么高。做成以后要请皇上来,要请皇上看。让皇上表扬表扬。皇上一看就火了,说谁让你们用紫檀做的呀?就大发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