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1 / 13)
五七年在一片恭维声落下了帷幕, 在五八年的开始, 一切又变得和五七年又有了很大的差别, 人们对于自己周边生活的各种变化都到了目不暇接的地步了,这一桩桩的事儿跟打着四个二带一对王似的, 一番轰炸, 把大家伙都给整蒙了, 怎么前儿刚说建厂建桥,还想着是大工程, 得搞个几年, 结果后头哐哐当当的, 怎么过了个年就起来了呢?
这些个事儿还算小, 但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都琢磨出味儿来, 怎么感觉自己有种跟不上时代的感觉了?
再有工人夜校, 农民冬课,讲得也不再是那些理论那些思想, 而是实实在在的讲字,讲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农民就学‘科学种地’‘如何更快的提高产量’等等,当然也不是没有专门的党/校, 但也不是那么好上的, 除非你是真的非常优秀,这一块儿是成人教育,再到小学, 初中,由于此时财政还是比较捉襟,但五七年的改革大有成效,五八年就没那么紧张了,一些个可以花钱的项目也跟着做了,小学的话,农民子弟,一些比较困难的,通过当地的村长、居委会得了证明之后事可以申请一份小学困难补助的,上了初中也是有的,一些个学校更是响应政/策,学习优秀家庭困难可减免学费等……
小小的事儿汇聚成一堆,带来的就是大变化。
李光久自己坐在屋子里头没觉得,倒是他身边的人皆是一番感慨,不过就算他知道了,也不过就觉得没有超出计划而已,然后继续忙着工作里头,每一个计划的落实到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问题,其实说白了,工作就是来解决问题的。
就好像一个游戏,设计得好好的,内核也做得不错,但是一运营,就疯狂跳BUG,程序员就要加班加点的修改。
其实套用这个模子,就可以想像得到李光久到底是有多么忙了。
他的二案才实施了一半,还没来得及准备三案,关解决二案的一些个小问题就已经忙得天昏地暗了,等后头从工作中抽出空闲,才晓得赫鲁晓夫提前撕破了脸,比在他所知道的历史上提前了两年。
按照他的记忆,赫鲁晓夫是六零才开始遣返苏联团队,不过在他做出这么多的事情之后,历史有些许改变也是正常的……毕竟,他改变得更大更多不是吗?
不过,这也给他带来的时间更加紧张了。
他除了关注他手头的工作外,再就是看中原/子/弹的开发情况——靠,赫鲁晓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