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虎穴迎花(13 / 14)
并不觉得吴先生比我们高到哪里去,但就精神因素而言,未开局就已经注定了我们的失败。言下之意正是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才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准。当年布袋和尚对吴清源的挑战,不仅是国界尊严之争,也是两种思想火花的碰撞。结果对布袋和尚而言,果然不是胜生败死,简直是败得生不如死。
【十、斩石龛】
自古围棋分为六境。第一境界曰入门,艺微心喜,偶有妙作。第二境界曰登堂,落子熟稔,骁勇无谋。第三境界曰入室,谨小慎微,细腻灵动。第四境界方为高手,能做到重势轻子,弃子夺势。第五境界称为国手,刚柔并济,运筹帷幄,浑然大家之风。布袋和尚早得国手之妙,但就是达不到最高的第六层境界——圣手境。古人云:成圣手者运子行云流水,以拙胜巧,于柔弱处见千钧之力,为人所不为,行人所不行,所谓大巧不工,以无胜有。便如此刻陈参谋出手,片刻后便是自裁之局,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在棋谱上再也找不出先例。
围棋中虽有“倒脱靴”这样以败求胜、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招数,或是“海底钩”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路数,但那毕竟也是有迹可寻的。陈参谋这般入子,便如未入门的顽童胡乱入子,东一块西一块,既不是“金包银边草肚皮”的传统下法,也不是“大雪崩内拐”的新布局风格,往好里说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往坏里说就是胡下乱入,自己作死。可是你要说此人棋艺太差不懂装懂吧,黑屋之中,他落得棋子却也徐徐有风,一子没落到棋枰外面去,显是对围棋中最难的盲棋也不陌生,心算脑记能力更是惊人。
难道这就是圣手境界的所谓行云流水不拘一格,为人所不为,行人所不行?可是中国真有这样的大行家,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围棋和其他博艺不同,讲究的是天赋,所谓二十岁不成国手则终身无望。所以吴清源才能在七岁败高手,十四岁东渡横扫日本。但是博闻如布袋和尚却知道唯中国北宋有一个无名棋圣中年顿悟的特例。当年北宋开封城里有一中年儒生,一日行至茶社遇人对弈。因不懂围棋随口说了句错话被人耻笑,气愤之下盯着棋枰看了三天三夜不眠不食,忽然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这不就是河洛书吗?随后横扫棋坛,终仁宗一朝再无人能与其并肩。
莫非自己真的如此不走运,在日本本土遇见吴清源,到了中国又遇见一个新时代的无名棋圣?布袋和尚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熊孝先和毘沙门天的战斗却已经到了来不及思考的险境。熊孝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