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千骑卷平冈 第394章 皇城旁门司马(6 / 10)
,站起身来。
“孔明,关中自有秦以来,便为天下中枢所在,与洛阳一东一西,乃汉室命脉。
昔日楚霸王得关中而弃之,于是失了江山;而高祖皇帝据关中而起,却闯下大汉五百年国祚,实乃汉室根基所在。只是这些年来,关中屡遭战乱,破败不堪。你要尽快稳住局面,是关中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繁荣。关中定,则我西面无虞,才能集中力量,向南面用兵。
自董卓乱政,已一十五载。
若在这样群雄割据下去,只怕我汉室元气,也将要流失殆尽。
孔明,我视你为我的萧何张良,也希望你能够在关中展露出你的才华,使我后方更加稳固。”
诸葛亮听罢了刘闯这一番话,只觉热血沸腾。
他用力点头,“兄长放心,亮必不使兄长失望……”
对于关中的问题,刘闯也是经过反复考虑,最后选中诸葛亮为京兆尹。
原因嘛,很简单。
诸葛亮的才干,勿需赘言。
历史上称他’智几于妖‘。能够帮助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汉,已经足以说明了问题。
但刘闯始终认为,诸葛亮的内政能力,远胜过于他的军事能力。
不久之后,刘闯会迁都洛阳。
在这种情况之下,关中的稳定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诸葛亮也是世族出身,哪怕他的家世算不得顶级,但相比徐庶纯粹的寒门出身,更容易得到世族的认可;同时,他是郑玄的弟子,在传承上也会得到关中士子的尊重。同时,诸葛亮还是刘闯的小舅子,更是刘闯身边的老人,这资历上,也能够给予关中豪强以足够震慑。
有了这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再加上郑仁等人的协助,若诸葛亮再不能稳定住关中局面,那刘闯只能说,他废掉了一个天才。
同时,出任京兆尹,也将是诸葛亮政治生涯中最为浓重的一笔。
如果他能够把关中治理好,日后刘闯再委以他更重的职务,也就顺理成章……
和诸葛亮又详细商议了一番之后,门外卢毓通禀,说是接风宴已经安排妥当,请刘闯前去主持。
刘闯这次入主许都,也没有大张旗鼓。
在他看来,若过于招摇,只怕会给人不稳重的感觉。
而今,他已不是那个动辄便单枪匹马斩将夺旗的将军,而是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