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异术: (2)(12 / 18)
身长五尺,宽三尺,长一大绿脸儿。脸有多长呢?占身子的一半。身着红袍,手持里拿着象牙板子,大笑时,嘴角能一直咧到耳朵。众弟子于窗后窥视、倾听,异客与邢和璞所谈的都不是人间的事(邢下山延一客,长五尺,阔三尺,首居其半,绯衣宽博,横执象笏,其睫疏挥,色若削瓜,鼓髯大笑,吻角侵耳,与邢剧谈,多非人间事故也)。
崔曙偷听着,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从屋里跑出来,异客看到崔后,笑道:“此人莫非是泰山老师?”
邢和璞说:“正是。”
异客说:“转世到现在,跟前生真是有巨大区别!”
直到傍晚,异客才离去。
邢和璞对崔曙说:“刚才那客人是天帝身边的戏臣。他刚才说你是泰山老君转世,上辈子的事你还记得吗?”
第三个故事,是邢和璞跟房琯的。
房琯官至太尉。房琯问生死之事。邢和璞说:“如果你从东南来,去西北,那么就要小心了,此行主凶!但你死之处,既不是馆驿,也不是寺院;既不是在路上,也不是在官署。”
房太尉说:“那我到底死哪儿?”
邢和璞呵呵一笑:“天机。不过,可以告诉你,你是因吃鱼死的,死后你的棺材有可能是龟兹板做的。”
后来,房太尉从袁州去汉州工作,又调赴长安,过阆州,住进一处叫紫极宫的道观。恰巧遇到有工人在那做木器,房太尉闲来观看,觉得那木料特别,一问才知道是产自西域的龟兹板!
这时候,有人通报,阆州刺史知房太尉路过于此,在府内置备了全鱼宴。房太尉仰天长叹:“这里正是我死之地啊。”
房琯是开唐大臣房玄龄的后代,唐玄宗和肃宗时代的宰相。在地方做官时,房琯口碑特别好,不过老兄也有个弱点:好清谈。有点魏晋名士的意思。“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玄宗西行入蜀,危机时刻,作为文臣的房琯主动请兵,征讨叛军。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初冬,发生了著名的“陈涛斜之战”。
这一战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房琯成了笑柄。
从没带过兵的房琯,在此役中模仿古人,让唐军驱使牛车两千辆与叛军作战,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一战也成为古代战争史上最离奇的战役。房琯不懂作战,而跟诗人们的关系都不错,比如王维、孟浩然、杜甫。杜甫开始为官就在房琯手下。
“陈涛斜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