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归还(5 / 7)
装力量中,一只不是藩镇却胜似藩镇的拍戏,气候已成,所谓有得就有失。但是作为一位治平天子,他并没有那种打烂一切,重头再来的足够决心,好容易竖立起来的皇权和朝廷威严,也经不起一场自内而外的大清洗和换血。
所幸有这种先见之明和觉悟的人中,也包括了这只力量的创始者和领头人,在某种充满对抗和试探性的默契下,里外配合将这股庞大势力,从朝廷中枢慢慢转移出去,以优厚待遇散置于边疆,用蛮人和外族之地,来抵消和满足他们的对于财富和功名荣耀的进取心,以便在朝中重新构建起某种新的力量均衡。
这场岭西行台的这次万里大征,已经不知道带走了多少野心勃勃,或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潜在因素。
于是这次班师回朝,那人所要直面的,大多数不过是一群被幕后主使者鼓动起来的,利欲熏心的蠢货,或说是不知道什么叫来日方长的新进之辈。
自以为有官场体制和惯例的保护,大不了事发付诸法司,然后有同党和幕后渊源的荫蔽,通过亢长的官僚程序,好好运作一番严惩轻放地道理,然后慢慢避过,再思虑风头卷土重来的妥善周全。
却不想这位大人是从来不按理出牌的主儿,直接玩起了了人身消灭和定点清除,根本不用理会对方的品阶和身份,无怪那些自认为牵涉进去的人们,要人人自危呢。
谁叫他们吃相太难看了。
为了填补朝中的空白,兼作提前培养和充实太子的班底,天子大赦天下,将这些早年,因为政争而不得不遣放外地的崔漪、卢简金、李涵、畅璀、吕諲、李勉、崔器、杨绾、李揖、贾至、宋若思、刘秩等旧邸和勋贵子弟,提前召还回朝。
但是他们回京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在位的省台中人达成默契,乘着兵部尚书兼枢密副使梁宰,宰相颜真卿、李泌、张镐等重臣,相继告老或是去位的机会,争夺剩下的位置。
又引附马都尉太常卿姜庆初、殿中侍御史陆珽、京兆府司录参军事李少良、大理评事韦颂等为党羽。
迫不及待的掀起一轮又一轮清查和弹劾的浪潮,将某人留下的朝班故旧,及其渊源部属,想方设法挤出中枢去。
甚至连一些平素与外围走的比较近,或是相对认同的朝官和资望之士,也免不了遭遇明升暗降,闲投散置,乃至抬职离任,打发到铨选院去做冷板凳侯职。
比如前兵部驾部司郎中韦应物,或是库部郎中尚均常,前监察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