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破鼓(中)(2 / 4)
“幼时观史书时,总觉着史上那些昏君真是笨的可以,任由大臣愚弄。”赵祯却一反常态的打开话匣道:“但亲政后才知道。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皇帝笨,而是大臣太聪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要保持英明、不被愚弄,实在是太难了。”
“比如这批奏章,就大有学问。”赵祯面露苦涩道:“当年我年少气盛。想效仿太宗皇帝励精图治。一振国家颓势。然而太后垂帘多年,奉行无为而治。导致两府大权在握,因循少事,见我事事过问,乾纲独断,自然心中不爽,你知道他们怎么对付我么?”
赵宗绩虽然猜到了,却依旧摇头。
“就是用奏章淹了我。”赵祯自嘲的笑道:“起初,银台司每日进呈的奏章不过一二百份,寡人亲政后,却激增到一千多份!可笑我以为是自己的诚意打动了百官,因此人人言事呢,后来才知道,这是几位宰相授意的结果,目的就是吓住我。我当时不信邪,便日以继夜的看,但还是昨天的没看完,今天的又来了,结果把自己活活累倒了。”
“结果相公们得逞了?”赵宗绩难以置信道。
“虽然不想承认,但确实如此。”赵祯苦笑道:“不过这也没什么好丢人的,人家那边是百官,我这边却只有孤家寡人,又不过是中人之姿,不管斗智还是斗力,都有所不逮。每每这种时候,寡人便能理解古代的皇帝为何倚重外戚、宦官,跟老奸巨猾、人多势众的士大夫斗,实在太需要帮手了!”
“但是倚重他们的风险太大了,大宋朝好容易才将他们排除在权利之外,决不允许出现外戚、后宫、宦官、武将干政,此皆乃亡国之因也,”赵祯沉声道:“所以还得找文官帮忙,因为他们的危害最小。”
赵宗绩听着有些头大,心说斗不过文官,还要找文官帮忙?
“一是制衡,此乃我大宋官员体系之精髓所在,无处不制衡,便无处可擅权。你得让大臣对立起来,他们才没法合起伙来你。”赵祯毫不遮掩道:“所以在皇帝的眼里,大臣不该有忠奸之分。黄河之水浊兮,长江之水清兮,皆可滋养一方,亦能为祸一方。更重要的是,你得让他们没法结党,这样你才不会势孤。”
赵宗绩用心的听着官家的每一个字,这是老皇帝在教自己帝王心术啊!
“二就是要选一些有才华又忠心的官员在身边了,祖宗设翰林学士殿学士,是给子孙作机要秘书的。馆选出来后,还得长年观察,只有真正忠心者才可命其入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