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妙手(2 / 4)
丹,后是败于突厥,前方死亡将士无数,许多边境百姓遭受池鱼之灾,然而朝廷继续开边,可在朝中还斩杀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自毁长城。
因此,去年十月,狄仁杰上书说:“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但当敕边兵,谨守备,远斥候,聚资粮,待其自致,然后击之。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则冠无所得,自然二贼深入则有颠踬之虑浅入必无寇获之益。如此数年,可使二虏不击而服矣。”
其实这种办法也不好,宋朝似乎就是这么玩过的。唐朝兵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府兵制在武则天手上败坏,以及武则天斩杀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将军,这是武则天三大诟点之一。
而这首诗正是讽刺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这使得狄仁杰想起去年王孝杰轻敌,被契丹大败,十七万唐军几乎九死一生。因此狄仁杰一看到此诗后,就与他的想法产生了共鸣。
最难得这首诗写得悲壮辽阔,气骨刚铮,让人看了后感概万千。因此,狄仁杰看了,差一点惊呼起来。
不但狄仁杰。此时在坐的各位可以说几乎聚集了唐朝现在所有精英诗人。可听了这首诗后,全部都茫然若失,连狂傲的老杜同志都不发一言。与这首诗相比起来,难怪上官婉儿刚才看不上他们所有的诗篇。
狄仁杰将崔献、宋元爽、吉顼拉到一边,小声地问:“你们可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这样的诗作,想必一出必然会风靡天下,可是狄仁杰就从没有听过。他没有听过,宋元爽三人同样茫然地摇头。
狄仁杰与这三位大人面面相觑,心中不约而同地想道:难道这首诗是这少年所写?
正在此时,他们忽然听到这个少年再次叹息一声,看着这幅画说道:“虽然纸张顽陋,笔墨简粗,可画无画意,字无字形,什么时候我才能到达大成?”
说着,将这张图画从画板上拿了起来,伸手要将它撕去。
狄仁杰急道:“别忙撕!”
真有点着急了,首先就是这幅画,画法别出心裁不说,画功未必赶得上敢称当世第一,可也是上乘佳品。后世称唐代著名画家无非是吴道子、李思训,阎立本、王维等人。可这时候唐朝还受着晋朝士分九等的影响,将各种画家分成不同的等级,排名与后世人眼里的排名多有所不同。
纵观整个唐朝,唐人眼里画家的品格是亲王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