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鼎身与鼎基(2 / 11)
大的图案再次与文字做补充。鼎壁上是绘着动植物,人口分布的密度,矿产以及矿石的样子形态,一些复杂地貌,可食用的粮食水果,交通工具等等的图案。
为了给人视觉享受与冲击,采取浮雕办法,让它立体在展现出来,但如果在景泰蓝上强行浮雕出高低不平,难度会非常大,因此在铸就内胎时,在里面就鼓凸出来,然后镶上一块块景泰蓝。
所以单是这项工程就非常大。
当然,更大的是烧制景泰蓝本身。
然而与这鼎身相比,鼎基的工程量更大。
鼎基以汉白玉为主,也就是白色的大理石,不一定非得到大理开采,这种石料全国都有,陕西居于全国之首,如果到大理开采,单是运输成本,就让人吃不消,甚至根本运不来。不是需要多少汉白玉,而是二十几块整体的汉白玉,总共是十六块,分别制作,然后联在一起,中间镶上金边,正好当作疆域的分界线。其他几块是留作备用的。
但这些汉白玉十分巨大,因为鼎身如此,所以鼎基占地九百多个平方米。实际上通过王画要求每幅画的尺寸大小,许多人已经判断出来鼎基的周边大小。可没有一个感到奇怪,毕竟这是九州之鼎。
就是王画制造出高大十米的九州之鼎,也没有人说它过份了。只不过王画没有这财力与技术。
因此每一块汉白玉面积达到七十多个平方,再加上它的厚度达到五十公分,毛坯更重,王画不得不让工人开采时,将它磨平,减轻重量。但每一块重量还是达到了一百一十多吨,甚至有的面积稍大一点的重量达到了近一百四十多吨。
在这个时代,运输就成了第一个难题。
于是王画想出了一个笨的主意,制造了一个特大的马车,也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大平板车,下面安了两百个车轮,每一个车轮都十分宽大,让每一个车轮减压,然后前面几十匹马拉着,但不能马太多了,否则不统一,非得出事。所以只能用几十匹马。两边趴着百姓,一步步地推动它前进。从寻找大面积的汉白玉到打磨再推到灵州,直到去年冬天才完成。这中间还有绝大半路程是从水路走的,是将木排连在一起,不然因为河床浅,用船非得搁浅。否则今年春天也到不了灵州。
但鼎基并不只是汉白玉,下面还有一样东西,红木底基。这是真正狭义上的老红木,也就是酸枝木,因为无论是黄梨木或者是紫檀木,寻找直径粗大的很难。不一定要整体,也是镶拼在一起的,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