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一百问(6 / 10)
这九个宝鼎很大的,王画有意称量了一下,达到了两万斤出头,也就是近九千斤。
看着鼎放了下来,李旦他们有眼福第一批观众有些发愁。
现在鼎基除了木头部分放在汉白玉下面,其他没有拼装上去,能看到的也只是木雕与立体地图,就是这样,也让人觉得气势辉煌。可是那些精致的地图,碰都不能碰一下,人如何抬上去?
但这对于王画轻车熟路了,先前对点时核对,抬上抬下一回。然后组装时,抬上抬下一回。
立即让工匠在两边搭上许多沙袋,在沙袋上搭上木板,留出鼎眼。虽然占地广大,但毕竟一个椭圆形,长度很长,最长的地方达到了四十五米,但最大宽度只有两十五米,那是圆顶,两边宽度更少。所以做到这一点不困难。
然后又搭起一些高台,在上面安放了许多简易的葫芦,也就是滑轮组,工人站在木板上抬,再配合滑轮组拉,小心地将九个鼎身安放上去。接下来将丝缂绷紧,不是丝缂正好将鼎基包裹住的。鼎基环周一圈长达一百一十多米,丝缂长度不到八十米。中间留下的空档是王画有意留下的,否则这么一圈全是丝缂,与整个主题不相吻合,因此每隔一段距离开是一根立体雕金龙盘柱,正好九根。
不但是这个九根盘柱,其他许多地方皆与九有关,对朝中大臣来说,这是取九五至尊的意思,但对王画来说,这只是取“久”字这个一谐音,一个吉利的味道。
打上九根盘柱,丝缂包裹上了。
本来到此,能管中窥豹,能离开了,看到丝缂舒展起来,立即被上面的字迹吸引住。与王画的书法无关,是上面的内容,而且正好今年发生了一次日食。
很是愕然,特别是上面许多公式配上图解,再次吸引了大臣们的注意。
他们一个个蹲下来观看,然后小声地议论。
对这点,王画还是十分满意的,什么叫润物细无声,他就怕这十幅巨大的丝缂放上去,一些老儒气愤地要放火将它们烧掉。
接下来还要将玉画与瓷画镶嵌上去,还有三层金银宝石打制的各个小图重新装拼。
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了,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
但看到这里,君臣十分满意地离开。
应当唐朝许多地方还是让王画满意的,首先一点就是开放包融的政策,第二没有文字狱,第三文化没有僵化。不然就是这个九州之鼎上的许多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