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向(8 / 11)
不算大,各地驻军严阵以待,他是讨不了多大便宜的。只是这样一来,边关的兵马就不能抽调了南方还是一片太平盛世景象,各国商船在一冬之后,络绎不绝于苏杭和福州、泉州,海运税赋源源不绝,现在已成为朝廷财政的一大支柱。
佛郎机有小型商队来过,带来了西班牙的消息,该国远征舰队已经回了国,由于失去了强大的舰队武装保护,沿路被昔日避之唯恐不及的海盗们再三洗劫,回到该国时人数已不足三分之一,个个衣衫破烂、面黄肌瘦,比乞丐还不如。
该国朝廷为之争吵得厉害,是动兵报复还是改变战略同大明交易,一度成为朝廷争论的焦点,不过从现实出发,而且见识了大明海军的厉害,远征东方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最终求和方在国王的支持下占了上风,目前正在建造大商船,估计最快得今年秋天才能出发。
江南方面,在马怜儿、阿德妮的经营下,内厂生意兴隆,杨凌对此甚感欣慰。他从内厂分离出来的强大力量,是隐瞒着朝廷的,这支力量也不可能再交回去,向皇帝坦白,就是表明自己当初接受国公一职是预留后手,而且国家一旦踏上正规,杨凌也不愿意让朝廷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特务组织。
可是这支力量、这些人马必须要安排出路,随着商业发展,杨凌想逐步把他们转化成一支贯穿南北、连结海外的强大商业组织。
看着马怜儿、阿德妮的信,杨凌微微蹙起了眉,说道:“阿德妮太着急了,她建议我现在向海外殖民,迅速把一些弹丸小国、或者无主土地拥为已有,她不明白大明国情和大明的地理形势呀。”
成绮韵眨眨眼道:“我觉的她说得很有道理呀。”
杨凌摇头道:“陆地、海洋双霸权,我也希望。可是大明疆土广阔,物阜丰富,对殖民贸易的需求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它的主要需求。殖民贸易没有几代人的努力和付出,就只能半途而废,没有需求而强行推动,那是难以实现的。
她这封信寄来时,还不知道山东、河北造反的声势之大,不过就算抛开这些原因还是不可行。蒙元残余分裂后看似难以威胁到大明的生存,可是打蛇不死、后患无穷,他们的力量一旦统一,很难估计会对中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在此之前集中财力、人才去搞殖民?
要大规模扩张,首先得彻底解决北疆,重新控制西域,此外还有大明内部的体制。殖民贸易为的是金钱、是土地,这些事不可能由朝廷一手把持,而如果交给豪绅富商们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