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复望蜀 (1)(12 / 23)
,所向无前。蜀兵大溃,借用《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的一句打劫名言,不是吃了板刀面,就是吃了馄饨,淹死者数千人,战死者不计其数。
十层赤楼帛兰船掉头便逃,无奈航速太慢,早被一群冒突露桡团团围住。汉军登船而战,斩蜀军大司徒任满、生获南郡太守程汎。翼江王田戎侥幸逃脱,退保江州(今重庆市)。
经此一战,公孙述苦心经营多年的水师全军覆没。对于汉军来说,长江水面从此畅通无阻,任由横行。尽管如此,由于巨大的地形障碍,远征依然艰难而缓慢。岑彭一路溯江而上,严令军中不许掳掠,百姓大喜,争开门降之。到了六月,岑彭抵达巴蜀门户江关(今重庆奉节县),巴蜀大地洞开眼前,且按下不表。
【No.6 刺客】
按照刘秀的战略部署,灭蜀之战为双拳出击,岑彭和来歙齐头并进,南北钳击,最后会师于成都。为了协调时间,统一步调,由路途艰险的岑彭先攻,等到岑彭拿下江关,进入巴蜀,来歙再大军出动。
且说岑彭进入江关,来歙闻报大喜,即刻挥师南下,直逼汉中。公孙述汉中守将为王元、环安二人,屯兵于河池。来歙围攻河池,大破之,乘胜向白水关挺进。
来歙攻下河池,距离成都的直线距离已不足四百公里。成都震骇,人人自危。公孙述久闻来歙威名,隗嚣就毁在来歙手上,如果能除掉来歙,无疑可以大挫汉军士气,极大缓解眼前这场危机,于是秘选刺客,潜往汉军营中,行刺来歙。
刺客姓甚名谁,今日已经不得而知,然而绝对是高手无疑。至于此次行刺过程,史册同样未予记载,或许是史家觉得没必要在这种小人物身上浪费力气,而且让这种人物青史留名,弄不好还会教坏青少年,败坏社会风气。总之,在史书的记载中,下一个镜头,就已经是刺杀成功,来歙的胸口忽然就被插了一把剑,眼看便没救了。
来歙自知必死,命人急召副帅盖延。盖延赶至,见来歙瘫卧于榻,面白如纸,血流遍地,心中大感悲恸,伏地而泣,不能仰视。
来歙见状,怒斥道:“又不是小儿女,哭什么哭!我遇刺客,不能再报效国家,因此才召你前来,以军事相托。你再敢如此,我虽然中剑在身,难道就不能命人杀你?”
盖延强忍悲痛,收泪起身。来歙向盖延交代完军中事宜,又从容作书,向刘秀简单交代了几句后事,然后掷笔于地,拔掉胸口之剑,血如泉喷,须臾气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