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复望蜀 (1)(17 / 23)
。我身怀大罪,死不足惜,只是可怜了巴蜀的百姓。”言毕,泪下如雨,溘然长逝。
岑彭死后,谥曰壮侯。蜀人念岑彭之功德,为其立庙武阳,常年祭祀。
【No.8 差强人意者】
再说吴汉,看着岑彭在蜀国金戈铁马,叱咤风云,而他却只能留守夷陵,负责置办船只、筹集粮草,心中那叫一个憋屈。我堂堂的当朝大司马,居然堕落到替你岑彭搞后勤,恨煞,羞煞。
忽然就有岑彭的死讯传来,吴汉顿时狂喜,天助我也!身为战将,功莫大于灭国,灭掉蜀国,可谓是东汉开国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桩功劳,而今终于落在了他的头上。
郑兴派使者来请,吴汉连架子也懒得摆,马上急吼吼起程,领着新招募的南阳兵和刑徒三万人,溯长江而上,一路狂奔,向巴蜀疯狂行军。
在刘秀麾下诸将之中,论持重,当数冯异;论奇谋,当数岑彭;论胆略,当数来歙;论持军,当数祭遵;论人缘,当数邓禹;论锐气,当数耿弇。为何偏偏是吴汉成为最后的伐蜀主帅?我知道你一定会说,凭综合实力呗。
屁!
刘秀之所以任命吴汉为伐蜀主帅,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名将之中,冯异、祭遵、来歙、岑彭已先后凋零,帅才只剩下三人——邓禹、耿弇、吴汉。这其中,邓禹在关中大败之后,从此便丧失了为帅资格。耿弇战功傲人,而且年纪也才三十出头,本来是更为合适的主帅人选,但是无奈口碑太差,比吴汉更加不堪。耿弇的父亲耿况是上谷太守,耿弇从小便养尊处优,在内心深处,根本不把普通百姓当人,所到之处,往往随意诛杀,如屠猪狗。耿弇自征战以来,前后平定四十六郡,然而屠城也多达三百,刘秀虽喜耿弇之战功,却也恨其跋扈,因此除非万不得已,绝不愿再用。
刘秀任命吴汉为伐蜀主帅,但心中却又清楚得很,吴汉的确有他的长处,譬如勇挑重担,敢打大仗硬仗等等,但是和岑彭相比,吴汉缺乏足够的军事天赋。吴汉作战,通常是一板一眼,正面死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这也就决定了,吴汉所赢之战,多半都是惨胜。因此,刘秀评价吴汉的军事才能,只有四字而已——“差强人意”。
岑彭入蜀,刘秀几乎是彻底放手,一切由岑彭自己做主。吴汉入蜀之后,刘秀却不敢如此放心,严命吴汉,所有的战况动向,都必须随时向他报告。
建武十二年(公元三十六年)正月,吴汉挺进巴蜀,大破公孙述大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