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12)(12 / 25)
夫子第二堂乐课时,做课堂小测,请大家用自己选的乐器演奏一小段。轮到徐冉时,她自然是选了《流水》中的第六段。
一曲毕,夫子惊为天人,连连追问此曲从何而习?作曲者为谁?
徐冉傻愣,这么有名的曲子,大家不知道?后一想,对哦,她背的四书五经以及史学中,没有出现过伯牙这个人。这里是架空的,有些东西有有些没有,不知道这首曲子倒也有可能。
徐冉诚实回答:”此曲相传为一名叫伯牙的人所作,鼓琴遇知己,遂作此曲。”
看着夫子的表情,徐冉便知道,好了,她完全可以靠这一首曲子撑完今年的奏乐课了。
一时间激动无比,为她妈当年报古琴班的英明之举感动得泪流满面。
当年练琴被老师训得狗血淋头的辛酸,终究还是值得的!
夫子满心欣赏地又给她打了个优甲。
徐冉:苍天啊大地啊,谢谢啊!
下了课,夫子问她能不能借琴谱一看,道:“此音如涟漪泛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若能一阅琴谱,乃吾毕生荣幸。”
徐冉自是应下。回家高高兴兴地将琴谱写了下来。夫子得了琴谱,自是演奏一番,夫子乃古琴汶南一派的传人,每每被人请去奏乐,必奏《高山流水》,并谦虚道:“此曲乃吾一学生所得,她奏起此曲,才是真正的高山流水,悦耳动听。”
追问是谁。夫子答:“徐参知家的二娘子。”
此后“徐二娘子”闻名文人雅士之中。文人的八卦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强大的,短短一个月,徐冉就接到了十封拜帖,都是请她前去参加什么什么诗会什么什么雅宴。
徐冉一律都推了。
她忙着呢,每天学这个学那个的,加上东宫礼训,哪有时间去参加趴体。而且啊,她也就这一首曲子弹得好,其他都不行。况且这一首曲子还是沾了伯牙老先生的光,她巴巴地往前凑,实在不太好意思。
后来还是去了一次雅宴。
不为什么,只因为有个人自称是伯牙,乃此曲的作曲者。因着曲谱给了夫子,徐冉想着大家喜欢就一起弹,所以不少人都有此琴谱。突然冒出个人说是伯牙,徐冉就有点气噎了。
平生最恨剽窃抄袭之人,更何况是这种冒名顶替的。
去的那天,沈令音也在。一见徐冉前来,有些好奇,刚想打招呼,哪想徐冉没看到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