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难堪(4 / 6)
吏们哪里知道萧佻到底是在感叹哪件事情,只晓得这个从北朝来的副使在夸他们的天子,也跟着笑,完了还故意为难他,“那么北朝的皇帝如何?”
“我朝天子么?与贵国皇帝不相上下。”萧佻答道,在建邺萧佻看似浪荡无所事事,可是该做的他一件都没有少干,高渊看着他这么卖命,不得不私下提醒他要注意身体。
高渊上殿,自然也是记得一些,他原本出身渤海高氏,北方由于百年的战乱,许多典籍都已经丢失,他也只能靠从汉以来留下的点滴之语配合自己眼前所见来推断。可是年纪大了,记忆还是比不上这些年轻人。
萧佻笑笑,该去外头逛的一点都没有少。
半个月下来,人都被快被晒黑了。
很快,离开建邺的时候来到。一群人要收拾收拾准备到洛阳去,洛阳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们不必回到平城,直接就前往洛阳。洛阳离南朝也不远,等到时间一长,南朝也会受到消息。
两国之间眼下战事没有,没有必要进行长时间的出使,而且南朝皇帝想要的,高渊这个使节是满足不了,只能是代为传达给北朝。至于之后的事,那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高渊也觉得在南朝是夜长梦多,过了一个多来月,就告辞要回到北朝。
南朝皇帝对于能够遇上这么一个对胃口的人,十分欣赏,只可惜不能将人留在南朝。在听到高渊要带人离开的消息之后,他十分惋惜,只不过身边的近臣十分善解人意的劝说,说毕竟这是国朝建立以来第一次派出使节,想必之后还会派出的。这才让南朝皇帝好过了些。
南朝皇帝派出人,送北朝使团到长江。
萧佻时时刻刻准备着,等到渡过长江,出了南朝的边界,到达淮北之后,立刻令人将纸笔准备好,他卷起袖子拿起笔就将脑中记下来的全部写下来。
萧佻年少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东西学了不少,其中也包括绘画,而且还画的不错。但绘画尤其是用于建造城池的图纸十分需要时间,他眼下只能是将建邺的大致布局画了出来,而后就是对宫廷形制的描述。偶尔在旁画上几笔。
拓跋演在出使之初就说了,一旦回来不必回平城,直接赶往洛阳,所以两人马不停蹄的立刻往洛阳而去。
洛阳此刻不复以往的野草遍地的悲凉之景,光是工匠就有上千上万之多,还有各种扶着运输木材的仆役。
李平正等着他们,等到两人一来,李平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