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事起(7 / 11)
月里的时候说那个人已经被抓,押解进京,严刑审问下来供认不讳,推出菜市口斩首。
这是沈恙为沈家翻案所投的第一颗石头,那个文士死了,可沈恙也开始渐渐摸清朝中大臣们对文字狱的态度。
他又着力收买了一批人,在次年投下第二颗问路石。
这一回是《南山集》,时任工部右侍郎的汉臣李锡被人检发藏有戴名世当初所著的《南山集》,三月交由有司审理,十月议罪,革职抄家流放。
摆在沈恙面前的路,一点也不好走,两颗问路石,死了两个人。
张廷玉在次年接了刑部对李锡私藏《南山集》案的折子的时候,心底颇为复杂,在南书房里便有些压不住。
戴名世是他学生,如今人都死了,《南山集》却还在牵连人。
连着两年出因言获罪这种事情,张廷玉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沈恙在背后做什么。
只是沈恙还算是谨慎,如今这势头一点也不好,不像是能翻案,始终还是要等待时机。
张廷玉在等时机,顾怀袖在等,孙之鼎孙连翘也在等,四爷同样在等。
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在等待的人太多了。
他们像是浮在水面下的影子,等待着那高高在上的人露出破绽的一刹那。
康熙五十六年,纳兰明珠次子纳兰揆叙病故,康熙朝当年三位首辅的存遗,便这样逐渐消失在历史烟云之中。
张廷玉安安心心当自己的内阁学士,同年李卫终于捐了兵部员外郎,拜入雍亲王胤禛门下,成为雍亲王侍从,沈恙投了两颗石子之后,不知怎么忽然大病了一场,沈取随侍左右,一直等到次年里才好全,生生阻断了沈恙的计划。
最是逃不过,天灾人祸。
一般人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开始变老,开始各安天命。
对胤禛来说,这几年没一日好过,比如亲兄弟老十四被皇帝日益宠幸,甚至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胤祯出征青海,为抚远大将军,风光无限。而他那一枚叫做隆科多的棋子,还在棋盘的角落里。
李光地回京过一趟,可是因为年老体弱,休假回来竟然办错了差事,还在康熙面前说“八爷最贤”,算是犯了康熙的忌讳。
只是毕竟李光地老了,没多久就被弹劾。
顾怀袖还记得,去李光地是夏天去的,七月三十那一日,满池的荷还没谢,人却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