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 / 6)
刘楠:“阿桢看着文静,实际上鬼主意比谁都多,自小就这样,你是不了解她。我还记得,有一回家里的鸡不见了,我们都以为是它自己跑掉的,但阿桢非说是邻家偷的,还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不信服都不行。”
范氏挺好奇的:“那后来呢?”
刘楠:“后来阿父去找邻家理论,他们一开始还不承认,实在被质问得理亏,只好把鸡交出来。”
范氏顺势道:“既然殿下了解,就该知道公主不是那等野心勃勃的人,那当日何必还那样说,伤公主的心呢?”
刘楠苦笑:“我知道她不是那样的人,她只是觉得我不争气,为了我好,想我上进,是我口不择言,我是怕阿桢这么做,会让阿父不快,反而连累了她自己。”
范氏跟刘楠朝夕相处,对他的心结也能知道一些。
刘楠因为受挫的缘故,心思较以往敏感一些,他知道刘远不喜欢自己,太子之位也十有八九不会考虑自己,内心不是不难受的,但另一方面刘楠又觉得刘远这样看待自己是没错的,他确实不适合当太子,也怯于承担这份责任,也许就算换了刘桢,都会做得比自己更好。
所以在这种矛盾又纠结的心理状态下,刘楠才会躲起来避不见人。
如果再让他这么躲下去,太子肯定就要换人当了,说不定刘远一个不爽,直接就让他提前去封地,刘楠的一生也就是在封地上度过了,然后等到新帝登基,宽厚一点的,可能会任由这位嫡长兄安稳太平地当他的诸侯王,多疑一点的,说不准就要找借口削减封地,或者直接给刘楠头上安个罪名然后是杀是留,都由新帝说了算了。
面对刘楠这种逃避的态度,范氏选择的是细水流长日久天长地去感化劝慰,让他慢慢想通,而刘桢则直接下了一剂猛药,所有本应该由刘楠自己去做的,她都出面帮刘楠做了,甚至不惜抬出周氏来影响刘远,也是为了逼刘楠表态:你不是不肯争吗?我现在什么都帮你做了,若你再不出面,阿父就要因为我的自作主张而降罪于我了,到时候你也坐视不管吗?
刘楠只是做事有些天真,想的多是人性中的美好一面,而并不是愚蠢,兄妹俩自小一起长大,对彼此的了解都很深,二人一动一静,一武一文,其实也是天然的互补,刘桢这番用意,他只要稍微一想,就能想明白了。
不得不说,刘桢比范氏还是要更了解刘楠一些的,像他这样把整个人都缩进壳子里,也只有把壳子剖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