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9 / 10)
亲。
作为现在仅存的一位异姓诸侯王,张敖的婚事非同小可,朝廷这边需要派出一名有分量的使者亲临道贺,作为长公主,既是刘姝的亲人,又可代表皇帝,还能显示朝廷对张敖的看重,刘桢自然是极为合适的人选。
但这仅仅是表面的原因,实际上刘远不久前曾收到有人告发,说张敖暗怀不臣之心,此事因无证据,也不方便派朝臣暗查,是以刘远想来想去,决定把这件事交给刘桢,让她作为天使前往祝贺的同时,也暗中观察张敖行径,是否确有其事。
刘桢听他说完,心中未免觉得父亲过于多疑,张耳殉国而死,手下的兵力也大半消耗,张敖现在就是想造反,以他那么一点兵力,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不过作为皇帝,想调查谁那是天经地义的,刘桢跟张敖不熟,当然也不能替他的人品打包票,便都一一应了下来“还有一事。”刘远道,“盐铁酒官营与否,如今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想必你也有所耳闻?”
刘桢:“听得一二。”
刘远叹道:“但凡善法,到了民间,未必还是善法,对官吏来说,他们视之为恶的,乡野之民兴许反倒欢喜鼓舞。”
他自己出身寒微,对这一点当然有着更深的体会。
刘桢一边点头应是,一边凝神细听。
又听得刘远语重心长道:“此事事关重大,断不可偏听偏信,草率行事。宋谐孟行郭殊等人争论不下,乃至地方官吏,御史呈上来的奏表皆说法不一,说到底无非是他们利益立场不同,方才各执一词。我虽倾向官营,却也不能单凭我一人喜好,便轻易决定,否则以恶为善,贻害天下,又与暴秦何异?因而你此番出门,还须代我暗访乡野,收集民声,以作咨政建言。”
先前巫蛊一案,几乎磨掉了刘桢的所有信心,及至此刻,她才忽然明白过来,站在她眼前的,是打败天下群雄,凭一己之力开创一个朝代的皇帝,即使对人心有再多的猜疑和揣度,也不能因此忘记他的功绩和成就。
单是方才这一席话,就有了堂堂一代帝王的气度。
换了庸君之流,是绝对说不出来的。
——
作者有话要说:注:
1、丹砂就是水银,
2、马鞍和马镫是划时代发明,大致年代是公元1-3世纪之间,但没有具体时间,在与西汉刚刚建国没几年同个时间段的乾朝,应该是还没有的。而且对于是匈奴人还是中原人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