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原创网独发(3 / 5)
走来,初衷早已经改变,有些甚至已经丢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再难追寻。
那个当年满腔忠君爱国的薛寒云,在连年战乱的时候,在目睹了上位者的荒唐之后,那些初衷也已经烟消云散。
只是不小心,在初见到儿子的第一面,在这个小小的美好的生命面前,他忽然之间有了一种冲动。
一个人,在危境之中,总要去做些什么,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旁人尚未察觉薛寒云身上的变化,但罗行之及他的一帮兄弟们却是与之最为靠近的人。只觉得他自看过妻儿回来之后,便频频走神。有好多次,欲言又止,仿佛有很多话要讲,最终却都未曾讲。
湘王与卫王,还有高家,傅家,联军之中的藩王及义军首领皆派人来找过他们,都希望他们能够归顺自己,只除了司马瑜。
薛寒云思虑再三,又问一众兄弟:“我们习武学武,是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
罗行之容庆等人皆是出自武将之家,武将之家的儿子习武,便是通往仕途的最佳途径。说的好听点,便是保家卫国,深入本质,一将功成万骨枯,做武将的,哪个不想青史留名?
见众兄弟们被问住了,薛寒云又道:“我们这般龟缩在山寨,却让天下百姓遭受着外族的铁蹄,内贼的盘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不是愧对我们当初勤奋练武的时光?”
众人皆被他问住了。
此话后来传到了司马瑜的耳中,他特意前来寻找薛寒云,旁的都不提,只聊起自己当初习武之初,有多辛苦,后来四下游历,又见识过百姓诸多的苦难,总想着,有一天,这天下百姓皆能生活安乐。
可惜司马策不靠谱,各种藩王互不信任,手足相残,就在前几日,城中卫王派人刺伤了湘王,湘王至今仍在养伤,反弄的他这样的侄子不但不敢去探望受伤的湘王,也不能去指责卫王做事太过歹毒……免得让他们以为自己投靠了另一方。
政治斗争之中,立场很重要。有无数的官员权贵因着着站错了队伍而丧命,甚至被抄家灭口。
司马瑜这几年在蜀地各处征战,蜀王又向来爱民,对独子要求极严,他虽是武痴,军事之上有极高的天赋,如今却也已经接触政事,总有自己的想法与决断。
面对着京中一团乱的局面,他也忍不住逮着薛寒云大吐苦水:“……身为司马家子孙,不是应该先把明贼赶出大启,然后再安抚辖下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