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孕(1 / 4)
人死如灯灭,不论生前功过,裴相和世子总算入土为安。
葬礼结束之后,新任的镇国公裴孝庆便从西宁族中请来了有威望的长老主持分家。朝中绝大部分的阀门世家都是如此,承袭爵位的嫡脉留在公府主宅,未曾袭爵的搬出府去另过,这并无疑议的,房产铺子田地的分割倒也清楚,各房该得不该得,都有旧例可循,只是公帐上的结余与库房字画古董的分配上,却出现了问题。
杨氏大局已定,也不再挣扎,倒也一早就将公中的帐册交上,库房的钥匙也乖顺地交给了庞氏。
镇国公府这些年来在外盘置的产业颇多,每年腊月就有四处的庄头进盛京来交年成,年底各项进益都上缴,这才刚过了正月,按理说,公帐上的银两是最充足的时候,裴家虽然人口众多,但在朝上为官的子弟也不少,尤其是几位老爷,个个都身居要职,俸禄赏赐都多,再加上历年来的结余,偌大一个公府,账面上没有十万八万两银子,是说不的。
然而,公帐上空无一文,原先管着府内银两出纳的账房早已经毫无下落。
而府库里,登录册子上记录的古董字画和值钱的珠宝珍玩虽然众多,可庞带着婆子们整理了半天,二三流的次品倒是堆了一屋,真正值钱的却一样也无。偏偏除了皇上赏下的那些内务府有册可寻的物件,旁的记载地都笼统,便是有人刻意以次充好,没有证据,也莫能奈何。譬如“鎏金凤钗一对”“碧水葫芦玉佩一件”,从名称上根本就看不出来品质如何,金价虽然等同,但不同的做工价值却天壤地别,玉佩更是如此,寻常玉料与极品美玉之间的区别,犹如鸿毛之于泰山。
庞不服,便去平莎堂质问杨氏。
可是杨氏仗着新寡,一副伤心欲绝的模样,整日里卧榻在床,庞刚一开口,就又哭又闹还吵嚷着要上吊。西宁族中的长老仍在,庞怕这些事闹了出去于不利,倒好像是他们夫妇得了便宜还卖乖,欺负了杨氏去,便也无能为力,只好由着了她去。
裴孝庆与庞不同,他并不在乎公帐上这些蝇头小利,对府库中很明显地被动过了手脚的古董字画珠宝首饰也兴致缺缺,在他看来,一等国公的爵位,是多少银子也换不来的。只要有爵位在,他又前程似锦,这些失去的小利迟早都会重新的。因此,他便嘱咐庞就此算了,莫要将杨氏逼得急了,在长老们面前闹得不堪,让他在族中失了威信。
再说,当今的正宫皇后总是杨氏所出,哪怕裴皇后不得圣上宠爱,可她终究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