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黄雀在后(2 / 4)
,他也无计可施。
方廷宣伸了手要回供状,轻轻弹了纸张一下,折叠好往袖子里收,复又拿出来,双手往上举,那样子,像是要献给皇帝看,郑经终于忍受不住,扑通跪了下去,颤声道:“皇上,冯侍郎高才,臣自愧不如,愿辞去吏部尚书之职,退让贤能。”
能削去郑建业的人,皇帝求之不得,见郑建业反常的没有出声反对,急忙顺水推之,许郑经辞官,将冯丞斐升任吏部尚书。
郑建业知道郑经为何自请辞官,奈何把柄握在方廷宣与冯丞斐手里,无可奈何,户部侍郎一职空缺,他不能坐视落入皇帝一党,皇帝刚说完冯丞斐升任吏部尚书,他马上出列,保举他派下一个官员,户部的主事王中。
“冯卿家,这王中能力如何?”皇帝不愿用郑建业的人,将难题推给冯丞斐。
“皇上,臣问王大人一个问题,请皇上和在座各位大人评判。”
这是要出题难住王中,皇帝点头,郑建业暗暗怀恨,却又不便反对,总不能给人看着他要举荐的人连回答问题的勇气能力都没有。
“请问王大人,稻子风调雨顺时,一垧地约能收几石?歉收时,又得多少?”
王中回答不上,强辩道:“户部哪用得着知道这些?帐目理清,欠税及时追缴,也便是了。”
冯丞斐但笑不语,眼光在众朝臣脸上掠过,在杨润青身上略停了一停,方转开视线。
杨润青心头一动,出列道:“王大人此言差矣,民是国之本,丰年时,定税合理,能使老百姓衣食有着,朝廷国库充盈。歉收时,适当降低农业税赋,可使老百姓感沐天恩,免于流离失所,免使发生民变盗抢。而农业税赋的浮动确定,难道不是户部的职责?”
王中哑口,半晌反问道:“杨御史难道知晓?”
“润青不敢说全国各地都知情,但略知一二,旱田与水田的收成是不同的,风调雨顺时……”
杨润青侃侃而谈,他跟相府渊源深厚,朝臣大多清楚,当下便有许多方廷宣一脉的不停赞声有道理,郑建业气得脸都绿了,把自己派下官员看了又看,没有一人露出懂这个的神色,只郁闷一口气差点喘不过来。
早朝以郑氏一派全面败北告终,郑经辞官,冯丞斐升任吏部尚书,杨润青调任户部侍郎。皇帝心情大好,退朝后回了寝宫,使内侍去宣瑶妃过来,要跟她一起分享一下喜悦的心情。
皇帝正急切地等着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