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皇帝年限制与皇储廷推制(3 / 4)
退位时,他们差不多也快要到年限了,那么再由他们继位就没多大意义了。” 项政心头微动,又道:“那父皇的意思是……” “为父的意思,储君十年一选,而且只选十八岁至三十岁之间的皇族子弟,十年时间过去,若老皇帝仍在,储君就重新选,所以,二十年后楚儿仍有选上储君的机会。”项庄顿了顿,又道,“就怕二十年后楚儿学无所成选不上,呵呵。” 项政尴尬笑笑,又道:“父皇,儿臣自幼视您为榜样,您怎么说儿臣便怎么做,绝不会有一丝的阴奉阴违,怕就怕后世子孙不会遵从这个规矩哪。” “是啊,这的确是个问题,所以,咱们还得给后世子孙再订个规矩。”顿了顿,项庄又道,“关于皇储,选谁不选谁,皇帝说了不算,得由武院的功勋武将集体推选,谁得到的支持最多,谁就是下一任的皇储。” 关于这个,项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皇帝六十岁年限制,有两世皇帝做榜样外加祖制这个噱头在,后世的皇帝估计没几个敢于逾越,既便有人想要逾越,估计也会被满朝大臣的口水给淹死!需知言官无话不可说、无人不可纠劾的制度已经确立,以喷皇帝为荣的氛围正在形成之中。 不过,要想确立皇储廷推制,而且是十年一推,就没那么容易了。 项庄相信自己还活着时,这个制度还可能执行,可在他死后,这一制度也就到头了,祖制的噱头未必敌得过对嫡子的宠爱,言官的口水也未必敌得过后妃的枕边风,除非有足够的制衡力量,否则这个制度就很难继续执行下去。 武院,或者说是武院的功勋武将,就是项庄设想的制衡力量! 华夏帝国沿袭楚国的耕战商读体系,名义上耕战商读地位是平等的,其实不然,农人和商人只能够获得低等爵位,读书人也同样只能获得低等爵位,譬如朝中的六部尚书,其爵位大多还只是三等男爵(二十级爵位制已经改成公侯伯子男五阶,每阶三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种地、经商或者当官,很难获得足够的功勋。 而只有当兵打仗,才有机会获得大量的功勋,才有机会持续地晋爵,所以既便不算六大国公以及三十六开国侯爵,武院蓄养的武人也要比农人、商人或者文人更容易获得爵位,所以武人的地位总体上远高于文人、商人或者农人。 换句话说,在华夏帝国,武人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说白了,农人是种粮的,商人是种钱的,文人是管理者,武人才是主事者! 而选拔最优秀或者说最有野心的皇族子弟当储君,与武人的利益也是高度一致的,因为只有最优秀的储君才能够成为最优秀的皇帝,只有最优秀的皇帝才会持续地对外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