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债卷发行三步走(2 / 4)
控能力就算不适用特殊的权利,完全放开手脚,可能也是一个垄断性质的存在。
两个在雅间之内就将这次席卷全国的黄金降价策略给定了下来,但艾奇立仍然不能释怀,那是对此次第六次铁路债卷的发售工作,毕竟能够将铁路修建进蜀地所带来的好处是长远的,更能够将大量的蜀地资金吸纳出来的。
对此萧明也比较挠头,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了北宋的时候,其实从蜀中到京兆府长安的道路已经有了几条但都系、是要穿越崇山峻岭的,再就是益州通往荆襄的道路,同样不太好走,不但要翻山而且还有越过很多条江河湖泊!
这个时期的蜀地精英一旦离开了蜀地之后,多半再老了以后都不会回去,像非常著名的苏氏三父子,苏洵老爷子老死东京汴梁,一声才名却不得重用,苏轼更不用说了,全国都跑了就是不能回老家眉州,苏辙最后致仕养老与江陵府!
除此还有秦观秦少游等,蜀地历来富裕但那是因为它相对封闭,巴蜀非逼得环境形成了一定的小农经济范围,它可以自给自足,但随着大宋朝一直以来的扶助工商的做法下来,蜀地的商贾大户层出不穷,也使得人们得知了蜀地的人杰地灵和丰富物产。
蜀地商人头脑精明,生意手腕高超,且思维有前瞻性,之前那种二十几家商号连坐一起发行的交子就是一种明证,虽然被萧明以卑鄙的制假造假给打压了下去,但萧明也不得不佩服人家的头脑精明。
甚至到了萧明自己发钞的时候,他曾通过日昌隆蜀地的个分号四处网罗那些曾经发行了交子的内部人士,并高薪聘为日昌隆的大经理和襄理协理等职位,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日昌隆开始了四处大肆招募人才的行为,为以后的商业发展做人才储备。
对于艾奇立的想法,萧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过他是有很典型的逆向思维的,这件事情毕竟利大于弊,可能外面的人对于境外铁路进入蜀地的难度相像过大,对此不太热心,但蜀地的本地人却一定很期待这条铁路能够尽快的修进来的。
所以解决方法无非是分解成三部分,第一个部分那就是萧明建议将第六批铁路债卷的销售重点放到蜀地去!也就是要借着蜀地当地人对这条铁路的热情来促进债卷的销售,相信利州路加上成都府路两路的蜀地本地的百姓自会将这一波债卷吃下。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在销售过程中的的广告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萧明不需要跟艾奇立明说了,后者对这一方面已经是驾轻就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