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仁者无疆(2 / 4)
萧明朗声说道:“诸位!历朝历代以来我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靠的是什么,从汉武帝以后我想大家肯定知道那就是孔夫子所传下的儒家思想,我想说的是,你们很多人从很小的时候读书读的就是孔孟知道的书籍和典章,那么应该知道,儒家之学的核心是什么吧?”
底下众人全都不做声,很多人知道萧明本身并不是士子出身,而且文化有限,如今在这里大谈儒学,自然是班门弄斧,大家看看他的笑话也不错!
谁知道萧明转而开始给大家讲起了故事:“北魏之时有天竺高僧达摩祖师东来,中国僧人慧可为求大道,在达摩面前自断一臂,哀求达摩祖师教他如何安他自己的心!达摩说:你试拿心来,我当为你安。”萧明试图讲故事讲的透彻一点,基本上就用白话来说的。
“佛教禅宗是大智慧,他教人如何自我救赎!自古以来安心之说就是众多寻求大道之人一直就在追寻的问题,佛教禅宗教导人,此心就在那里你还要找心,那是有心还是没心?神佛之间有心也没心,心中有佛你就是佛,心中没神,世上也就无神!这是个谬论也算个骗局!”
萧明的故事还算吸引人,赵奢听的津津有味,众臣也都不吭声,想听萧明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只听萧明继续讲故事。
“宗教的道理是让我们的心向外的,他们不可信,但张载老大人还有朱熹朱大人你们所尊崇德二程学说却是这样要求的,那就是让我们把心还是安在它本来的位置上吧,那就是自己的腔子之中,这叫回归本心!”他看了看张载和朱熹问道:“我这种说法可对?”
朱熹道:“应该可以是这么说的”
“本心自人就是人心的本欲,心这东西是否愿意呆在自己的原来的地方哪?显然不是的,他总是在动,朱大人可能认为这就是欲望在作祟了,天之理为大道,是善,人欲是恶!应该抑制,一个人必须努力减少自己的欲望,减少越多,越接近圣人的境界。减少欲望最有效的方法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圣人们所下定义的道德,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忠君爱国,除此一念外,别无他念。可是你们这些人中谁能做到?”
朱熹刚要张嘴,萧明又打断他道:“朱大人,不要标榜,你也做不到,你可记得一首词吗?”说着萧明吟出了一首词:“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是一首《如梦令》的词牌。
朱熹闻听面色大变!浑身上下都在发抖,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