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驾崩(5 / 5)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表彰,即称为“谥法”。始于西周中叶稍后,从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号均自称,考王之后,方有谥法,后仍有自立王号者,如春秋时,楚君熊通自立为武王,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始皇废不用,汉初恢复,以后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明清定谥属礼部,此外,又有私谥,始于东汉,大多是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为之立谥,故称私谥。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礼部官员站了出来,为皇帝定立谥号是他们的工作。
经过几个时辰,皇太极的谥号终于被讨论制定了出来,是:“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随后,礼部尚书便将这个谥号写成了文书,里面写明了为什么要用这些字,然后将文书盖章存档,这就算是正式生效了,以后皇太极的灵牌上面就要多上这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