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3)(21 / 22)
4500万吨往来与大西洋两岸之间的船只!
其实,这也能证明“乙”型潜艇在设计上的成功性,只不过,这种潜艇无法完全满足帝国海军的需要。到了战争中期(唐帝国与美国之间的战争开始后),“乙”型潜艇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帝国海军也开始谋求更好,更大,更凶猛的水下杀手!
坎坷战鹰-“食雀鹰”战斗机
帝国海军航空兵是在一战之后才建立的,在海航初期,几乎没有一种合适的战斗机。在廖汉翔力主建造三艘“皇帝”级航母之后,海航面临一个更为尴尬的境地,有航母,没飞机!因此,也就在三艘航母的设计工作开始的时候,海航向沈飞下达了研制新型战斗机的任务,要求沈飞尽快拿出一种先进的,能够与世界其他国家水平相当的战斗机出来。
沈飞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在08年底就拿出了第一套设计出来,结果被海军立即就否决掉了,因为沈飞拿出的竟然是一套双翼机的设计方案!多翼战机是一战的特点,可在战后,大量新技术的出现,对航空学的深入了解,所有国家都抛弃了这种设计,单翼机的性能更优秀,也更能满足军队的需要。
直到09年底,沈飞拿出了第二套设计,海军再次感到了失望,原因也很简单,沈飞根本就没有尽全力来研制海军需要的战斗机,仅仅只是拿了一个将双翼改成单翼,机体几乎没有做太多修改的战斗机,这离海航的要求太远了。
海军不得不申请组建第二个飞机制造厂,这也就是哈飞的来历。海军的这一用意很简单,通过两个飞机厂的竞争来向飞机厂施加压力,迫使飞机厂拿出更好的飞机出来。而这被证明是很有效的,而且这也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仅哈飞在战争期间生产的数万架战机,就不可小看了。
海航在10年初重新下达了设计标书,由沈飞与刚成立的哈飞竞争。结果,到10年七月的时候,沈飞与哈飞就拿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
从根本上讲,哈飞的设计要更好一些,更前卫一些,大概是因为哈飞的大部分设计师都是年轻人,想像力更好,创新能力更丰富的缘故吧。但最后,海航仍然选择了沈飞,原因也很简单,沈飞提交的设计更稳妥,而且在性能上已经达到了海航的要求。还有一点,沈飞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能够保证海军以最低的价格,顺利的拿到战斗机。
十月,海航就正式向沈飞发出了进入设计验证阶段的合同书。海航还同时向哈飞发去了另外一份合同,要求哈飞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