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先斩后奏(5 / 5)
一场盛大的歌舞晚会开幕,由沛县年轻子弟一百二十人,跳起楚国民间舞蹈。有三老捧盅敬酒,称颂天子功勋。刘邦见到父老乡亲敬酒,是来者不拒。
当年刘邦芒砀山起义还是一头乌发,如今时过多年,刘邦已是白发两鬓。众人谈起那历历往事,既是逸兴遄飞,又是唏嘘感慨。
酒过三巡,刘邦酒喝得痛快,突然来了兴致,把那袖子一卷,亲自击筑奏乐,唱起那汉军军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那沛县儿郎也学而歌唱。
一首《大风歌》军民数千人共唱那是慷慨激昂响遏行云,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陛下,这大风歌是何人所作?”一曲唱罢,沛县一童子稚气地向刘邦问道。
刘邦已经醉醺醺陶然忘形,不假思索回答道:“当然是朕所创。”
话一出口,他立即想到,这《大风歌》原本不是这样的。
“栈道绝兮关山险,东归盼兮何惶惶。明月朗照兮驱愁雾,将军奇计兮下陈仓。”这是刘邦当年在陈仓战后,听到军营里士卒传唱的歌词。
那可不是歌颂他刘邦,而是为将汉军带出汉中的大将军韩信歌功颂德。
刘邦当时就要发作,质问韩信。那韩信回答这歌还有三句,就是刘邦刚才唱的。刘邦便令韩信删去前面四句,只留下后面三句。自此这歌在汉军中流传开来,成为汉军正式军歌。
以刘邦想来,这歌只是在军营中流传的,原作者并不是那韩信,也不知是谁?横竖是查无去处,连巨蛇刘邦都能说是自己所杀,这《大风歌》说是自己所作当然不会脸红。
可是那韩信并未死,还在人世之间。被派出的密探查了这几年,依然查不到他的去向。
最大的心腹之患并不是彭越,也不是英布。韩信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将汉军带出了被困的汉中,才有刘邦的今日,那韩信是何等的军事天才?
“只要韩信一日不死,朕那些后世子孙江山就难稳固。”刘邦想到这里,顿时酒醒,只觉背脊冷汗嗖嗖。
正是:天子依然归故乡,大风歌罢转苍茫。当时何不怜功狗,留取韩彭守四方。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追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