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印度核计划(3 / 4)
在几年时间里只生产出了很少量的钚。直到一九六九年才获取到了供应一枚核装置所需要的钚。
可以说,南洋联邦披露的消息令印度的核计划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此时,印度人正在着手建设脉冲快速反应堆,有了这个试验平台,印度科研人员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快速裂变和快速中子的物理性质,加速核武器的研究计划。
突如其来的飞刀令印度政府手忙脚乱,尽管其一再否认,但不透明的核研究无法解除国际社会的怀疑,反而是越描越黑。要求印度公开其核计划的所有文件的国际呼声越来越高,苏联为了撇清嫌疑,对印度的军援变得拖沓暧昧起来。
就地停火,意味着克什米尔落入了巴基斯坦手中,克什米尔百分之八十的伊斯兰教徒,使得全民投票的结果用脚想都能知道结果。也就是说,等到联合国应巴基斯坦的要求介入,印度就失去重新夺回克什米尔印控区的机会。失去了克什米尔,英迪拉甘地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是什么结局。
由于战争的失败,印度国内骚乱已经露出了苗头,虽然英迪拉甘地力图控制全印度的媒体,但反对派并不甘休,他们通过私印的小报继续攻击英迪拉甘地,攻击她强硬的对外政策,攻击她实行变相的独裁,攻击她在大选中舞弊等等。
如果就此屈服,这显然不是英迪拉甘地的性格和作风,她还要作最后一次军事上的努力,打开通向克什米尔的道路,哪怕不能恢复到战前印度所能控制的区域,也要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企图暂时破灭。只要克什米尔的地位悬而未决,以后就总有收复的机会。
陆陆续续集中到西巴的印军已经拼凑了十二个师加四个旅,全面进攻力有未逮,重点进攻则可胜任。但印军参谋部最为担心的不是地面部队的人数,而是如何从南巴联军手中夺回制空权。前期的战败已经证明,空中力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南巴联军空地一体的打击很难抵挡。
而印度空军在西巴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原来拥有飞机六百二十五架,如今已经降至四百一十二架。即便加上战争期间苏联援助的飞机,总数也就在五百架左右。反观巴基斯坦,战前全部飞机有三百八十五架,战斗中也有不小的损失,但南洋联邦的及时援助,以及伊斯兰国家的租借,使其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战机数量已经超过了战前。再加上南洋联邦援巴空军,在总体数量上,印巴两国的战机现在基本持平。
当然,这只是在数量上的比较。若从战斗力衡量的话,借助于预警飞机和地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