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北水南调工程(3 / 4)
。但是这些地下水总有用完的一天。如果走节约水资源的路线,那么华北经济也谈不上什么发展。所以我们要对北水南调第二期工程进行建设,从而拯救华北经济。”
在北水南调第二期工程调研会上,主工程师发表了北水南调工程的重要性。
“我们的第一期工程证明,北水南调也将产生极高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态、工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此时钱一大堆,正是要找地方花钱的时候。因此通过了北水南调第二期工程的提议。
第二期北水南调工程,即将水渠修到河北及陕西,顺便通过内蒙。有了水,华北经济也就能够保持增长。
这个工程与黄河治理工程是配套的,因为计划将贝加尔湖的湖水引入黄河,不过不是在第二期工程当中。
如果要引入黄河,起码还得在拿勒河、叶尼塞河建立水库,将水注回贝加尔湖,第二期工程即是建设两条水渠,一条从张家口方向调往河北、北京地区。一条从修进内蒙及陕北。
首先这些水将供应人畜饮用,以及灌溉草地,同样也用于治理沙漠化的问题。
这个工程中华民国拨款8亿炎黄币,而在黄河治理方面早有拨款,基本上每年都是一两亿元,不过这一年增加到了3亿元。
黄河治理是一个长期投入的工程,经过中华民国长期下来的治理,黄河的状况稳定了很多。
起码溃堤、决口是不可能发生了。而且每年入冬,皆要用挖掘机对淤泥进行清理,不断的进行深挖。
只要发挥一点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条空中悬河的问题也就会被解决。而明太祖也正是用这种方法治理黄河,使得明初时期黄河状况比较良好。
同时中华民国加固堤坝,使溃堤、决口的危险基本上被杜绝。最大的问题则变成了水土流水的问题。
如何解决入黄泥沙成为了黄河治理的主要问题。
中华民国将黄土高原的人口迁移了大部分,而且不怎么在陕北挖矿什么的。从而实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的政策也已经收到了很大的成效。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开始上涨,但是黄土高原经过长期的雨水冲刷已经破碎成一条条沟壑了,这些沟壑又加剧了水土流失。
中华民国每年的拨款,主要是用来建设拦沙堤坝的。拦沙堤坝的建设,拦截了很多入黄泥沙。
第二期北水南调工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