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义利(8 / 11)
海贸能轰轰烈烈地开办起来,黄石就是出钱买地,早晚也能把土地买回来。
“好了,万事俱备,就等鲁商的消息了。”黄石跺了跺脚下的土地,只要鲁商肯沿着东南沿海跑海贸,这快土地很快就会变成黄石主要的经济来源。从福建向日本的海途也不远,立足于福宁镇的话,对长州的渗透不但不会减弱,还会不断加强。
“这福建什么都好,就是缺少大树。”
这两天范乐由陪着黄石在福建走了不少地方,因为福建自古就有跑海的习惯,所以这千年下来,大木头早就都被砍倒做成船了。无论黄石想要跑海贸,还是要清剿海盗,都需要大量造船,而福建能用来制造大型战舰的木头实在少得可怜。
面对福建山上成片的小树,黄石手下的首席水车专家范乐由不禁感慨道:“当年在辽东的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水力,现在有了水力,结果又没有木头了。”
黄石又询问了一些福建本地的军户,这些年来闽、粤、浙三省的大明水师如果要造大型兵船的话,一般都是从云贵地区搬运木头,或者从中南半岛还有南洋进口。福建、广东的大型木料数量实在太稀少了,肯定不够大举造船所需。
“或许将来我们可以从辽东运。”一个跟随黄石勘探地形的水利工人曾经在宽甸地区呆过,长白山区的千年老林一直是陈继盛最好的屏障,东江右协游击军队在那里平时打黑熊,战时打后金兵,林海就是他们的家园一般。
大明统治长白山二百多年,辽东汉人虽然多,但也就是打猎而已,很少砍伐树木,所以那里的树木都是高大茂密,据那个军户说,两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树在长白山上比比皆是,而且东北天寒地冻,树木长得比较慢所以质地也比较密实,用来造船应该很合适。
“倒也不是不能考虑,”黄石对这个念头也没有立刻否定,木料的海运成本现在还不好说,但如果不是很高的话,比陈继盛更趁木料的人还真不好找,何况长白山木材的质量也很少有地方能比:“说不定还真要回东江镇买木头呢,嗯,砍木头总比满山遍野地挖人参方便,陈副将别的没有,就是有林子,他的木头肯定是全天下卖得最便宜的,再说我还可以白送他些钢锯嘛。”
让大家轻松地笑过了一番后,黄石负手而立良久:“不过这都是后话了,这些全都需要大量的银子,只有等柳兄弟把钱筹集好后,我们才能大展拳脚。”
……
七天前在登州,那个商人负气地拿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