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勾结(11 / 14)
,他最钦佩万历皇帝的一点就是要钱不要脸,因此黄石决心把这点发扬光大。柳清扬一面把收费标准分发给众商人,一面高声诵读道:“一丈六尺船,靖海税银一千两,一丈七尺船,靖海税银一千二百两……两丈六尺船,靖海税银六千二百两。”
座中几个以经营海贸为主的商人们一个个都看得面如死灰。黄石和柳清扬早已经精心计算过,即使抽这样高的税,海贸大概还是有赚,不过大概一半左右的利润就被福宁镇拿走了,反正靖海税收多少由福宁镇说了算,到时候把台湾海峡一堵,凡是查到漏税的就没收船只和货物。
“柳将军,这个靖海税实在太高了,会有大量的肖小铤而走险,一旦他们漏税成功,正经商家根本无法和他们竞争的。”
柳清扬知道这几位商人说得很有道理,这样疯狂的抽税肯定会让不少人豁出命去走私,这种走私集团虽然也会冒极大的危险,但老老实实的商人利润率实在太低,再加上海贸可能面对的海难等风险,大概六成到七成的利润都会被福宁镇抽走,他们根本无法同走私集团竞争。
长此以往正经商人就会渐渐减少,而走私商不断增多,最终海贸利润还是会流到走私商人手里,福宁镇也无法从中受益。福宁镇需要靠海税来发展水师,而走私商也会用盈利来组建私人武装,最后迟早发展成暴力抗税。如果正经商人太少,走私势力太猖狂,那就会造就出新的大股海寇来,而且是能得到无数商人在背后支持的海匪。
“理事会拿到的干股都会冲做军费,所以凡是加入理事会的都是义商,黄帅是绝对不会忘记了诸位义商的。”柳清扬说着又拿出了第二份税单,商人们看到这份税单上的税费只有第一份的三分之一左右,最小的一丈六尺船收三百六两银子,而两丈六尺船要收两千两银子。
这个价格虽然还是很高,但总比冒风险被福宁镇抄没船货强不少了,几个做海贸生意的商人对视了一眼,都轻轻点了点头,只要福宁镇水师够强大,估计九成以上的商人都会选择交税过境。
“敢问柳将军,这份税单和前一份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这份税单是给义商,也就是给理事会成员的好处。黄帅认为,凡是购买义商船只的商人也都是义商。因此我们福宁镇设计了这两种税单,凡是购买理事会成员船只的人,就适用第二份税单,凡是使用理事会以外商家制造的船只,就适用第一份税单。”
这个政策也是黄石苦思冥想出来的,柳清扬一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