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奇袭(上)(1 / 4)
大观二年腊月三十,乙巳。
大宋两浙路明州昌国县(今舟山市,注1)。
赵瑜站在镇鳌山顶的烽火台上,俯视着下方的县城。此时正是除夕之夜,城内灯火通明,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在城中响彻。一阵微风吹过,合着硫磺的气息,把守岁的人们的欢声笑语送了上来,浑然不知大难就在眼前。
扶着雉堞向下观望了一阵,赵瑜弯腰从倒毙在脚边,准备放火报警的烽子尸身上拔出自己的板斧,转身下了楼去。这座烽火台是昌国本岛十七座烽火台中最靠近县城的一座。这颗钉子一被拔掉,昌国县城就如同一名已被扒光衣服的良家少女,将要迎来被海盗凌辱的命运。
提着重斧,赵瑜顺着石阶一步步走了下来。新制的多耳麻鞋刺得他的双脚很是难受。海上的汉子本没有穿鞋的习惯,五趾叉开的大脚直接踏着甲板才是最稳当的。但这次要在山里走夜路,他不得不在脚上套上已经很不习惯的东西。
‘这鞋子有多少年没穿了?’赵瑜想着,‘五年?还是十年?’
前世的记忆越来越淡,现在的他是两浙外海上浪港(今浪岗)寨大头领‘闹海蛟’赵橹的次子,一个虚岁十五的少年。虽然年幼,不过海上男儿毕竟早熟,黝黑的圆脸上已长上了一圈簇青短须,全无半点稚气。身量虽矮,却厚重如石。配上掌中还滴着血的板斧,绝不虞被人小觑。
穿过烽火台黑暗的二楼,再踏上下去的楼梯,底层正厅跳动的灯火就照了过来,正映在他脸上。几个亲随已经等在那里。
“二郎。”听见赵瑜下了楼,领头的一个迎上前来,是赵瑜从小一起长大的亲近伴当赵武。他抬脚踢踢地上的一溜尸首,道:“这里六个,再加上面的,七个人没走脱一个,都齐了。”同样十五岁的赵武还是一张孩儿脸,却比只有五尺多点的赵瑜高出了半个头去,早已习惯了杀人放火的他满脸兴奋。
赵瑜知道,空气的血腥味是这小子的最爱。这个赵武,还有一个不再这里的赵文,两人都是赵家的远系子弟,跟赵瑜一起玩到大。等赵瑜开始领兵,便一齐做了他的亲随。原本两人也不是叫这个名字,却是做了亲随后,赵瑜给改的。
赵瑜走了过去。六具尸首一字排开,其中穿着最好的两人,年纪也最大,应该就这座烽火台的烽帅和烽副,四个下属的烽子穿着就差了点,几个人双目圆瞪,看起来死不瞑目。
赵瑜微笑地欣赏着自己导演的杰作,‘被养了三个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