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父兄(下)(4 / 4)
个敢动?”
赵瑜道:“就算禁军不会出动,但州中厢兵,知州是能调动的。那可有两千多人。除去船坊、采造以及江桥院的三个指挥的杂军,剩下依然还有千余可战之兵,不可不防。”
“如何防?”
赵瑜胸有成竹:“自然是先发制人。出动战船入大浃江(今甬江),不必硬拼,只要能逼明州州军守城不出便可。”
赵瑾不屑道:“虚张声势,能骗得几日?只要那吕知州(注2)发信求救,半月之内,整个两浙东路(注3)的厢兵就会齐聚明州。”
赵瑜笑道:“就是要让官军集合。近万人聚在一起,令出多门。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等他们做好进攻准备,恐怕就得三个月后了。”
注1:中国古代制盐法有两种,一种是引盐池卤水开田晒制,产出的盐结晶大,有颗粒,称为‘颗盐’,主要用于西北各大盐池。还有一种就是煮盐,或煮海水、或煮盐井卤水,所得到的盐,散为粉末,是为‘末盐’。多用在沿海和四川盐井。这两种制法从周代就已出现,一直延续到清末。
注2:此时明州知州为吕昌龄。
注3:宋时,转运使司和安抚使司的路分区划是有区别的。比如两浙路,只有一个转运使,而安抚使司,却分为东西二路。明州就属于两浙东路——两浙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越州镇东军节度管内观察使,越州刺史事,领越婺明温台衢处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