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传承(三)(6 / 6)
臣就先恭喜大王了!”宁易站起身拱拱手,算是恭喜。可坐下来,却正色说道:“不过还有件事,臣请大王对宗室子弟稍假以颜色,以全恺悌之道。”
“知道了,知道了。”赵伯铭不耐烦的说着,“时间也晚了,先吃点东西罢。在宫禁之前,消息应该就能传出来。”
若说人无完人,总有一个缺点,那赵伯铭的缺点就是就是太过精刻自负,瞧不起才智平庸之辈。本来赵伯铭的智计才气就远在常人之上,自负一点并无大错。但因此对他的兄弟子侄们都看不起,偶尔还在言辞中表现出来,那就是个大问题了。
宁易又叹了口气,只希望他的主君能逐渐改正这个缺点。
到了夜中,宫中的消息传来,岐王在天子面前应对自如,考校的文武两方的课题也是回答得很出色,赵瑜龙颜大悦,称其是皇家的千里驹。被留了饭,得了不少赏赐,也受了明年入军学的旨意。
“你看,果然是如此!”赵伯铭遣退了在小厅中助兴的几名绝色歌伎,对宁易说道,“父皇的看重也不过如此。仅仅是为了将来分封做准备罢了。”
宁易点了点头,在赵伯铭提出西征的方略后,赵师弘的恩赏多少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就看明年官家的六十大寿过得如何……”
“六十吗?感觉父皇的五十大寿才过,转眼六十了!”赵伯铭轻叹了一声,“……时间过得可真快!”
宁易看了赵伯铭一眼,同时一笑,看透了一切。赵伯铭的话中还藏着话。人生七十古来稀,洪武天子能活到六十,打破了宋室天子不过五旬的魔咒,却很难活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七十岁。而赵伯铭如今还不到三十,十年后,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当然,这些藏在心里的话,宁易和赵伯铭都不会说出来。在赵瑜面前,他们都会高呼着千秋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