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着书的想法(2 / 5)
健没有了竞争就没有了发展。
这只是老子眼中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未必实现。就如儒家所说的君子,又有几个人称得真正的君子?
可这种竞争必须是一种良性竞争,至少不能成为大恶竞争。现在还好一点,如果原子弹面世,相互对轰,试试看。一点都不好。这必须要把握一种平衡。
从宏观世界来看,本来人类也如自己梦呓时所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份子。但微观同样改变着宏观,特别是人类这种生物,这又要人类把握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平衡。
看到石坚又陷入思考状态了。大臣们面面相觑,今天都是怎么回事啊?闹了天大的动静,石坚还是石坚,各人还是各人。
不过赵堇担心地说道:“相公,相公。”
这回石坚醒过神了,他问道:“殿下,什么事啊?”
“没有什么事。”赵堇才放下心。
但石坚随着说了一句话:“各位,且坐,让我想一些问题。”
这回想的还真多。宏观与微观的对立,永恒与刹那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然后是各种对立之间的平衡。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发展与破坏之间,想要生存,必然要发展,想要发展必然产生破坏,反过破坏最后掣肘发展,可不发展又不行。因此这中间要有一个平衡。
再比如,现在的君权。如果一下子放开,就是石坚有这本事,搞了什么民主制,最后石坚一死,甚至他还没有死,诸候森立,绝不会是好事。可一味地君主集中制,最后只会一个朝代兴起几百年后,再次土崩瓦解。这就是一个专权与民主的对立,如何在中间寻找一个平衡,只要找到这个平衡点,这个朝代才会长远。百姓才会减少苦难。
不要说革命,除非到忍无可忍时,那种革命才是好事。否则只有坏处,一次革命的结果,只不过是一个新兴的权贵代替旧的权贵产生,普通百姓得不到什么好处。至少现在是这样的。还有一个朝代产生之初,矛盾减少,也是因为大量百姓死亡,造成土地不再紧张的缘故。因此国家之始都比较好治理。
再比如武则天的革命,虽然他后世无数人讴歌。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些人鼓吹的产物。杀亲人,杀功臣,杀权贵就不用说了。这个暴主,动辄就是几百几千人的杀,其中间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更是大兴土木,工役百万,百姓愁叹,信仰佛教,使十家就有一人出家。史称其会用人,除了成就一个狄仁杰外,魏元忠晚年也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