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水晶之夜(下)(6 / 9)
的玻璃花窗,被人们用木棍、砖头、铁锨等等一切可以找到的工具砸碎,这座教皇的行宫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闪闪发光的玻璃碎片犹如块块水晶,若干年后,历史学家给这个狂乱而充满暴力的夜晚安上了美丽的名字——“水晶之夜”。
直接引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几名大汉皇家卫兵全然没有留名青史的觉悟,停止播放“电影”之后,卫炳坤和几位同僚收拾着东西准备离开,而柳乘云还从黑暗中往窗台外边伸出个脑袋,饶有兴致的看大街上的人群砸玻璃。
他们使用的工具并不复杂:
发光用的电石灯,利用电石(化学名称为碳化钙,外观为灰色、棕黄色、黑色或褐色块状固体,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与水反应生成乙炔,点燃以后乙炔燃烧发光。
电石的制造并不太难,焦炭与生石灰高温反应就能制备,以大汉炼钢的水平完全不存在障碍。
这种东西之所以没有被普及用于夜间照明,只因为电石灯重量大、价钱高,而且进水量不容易控制。如果进水门开大了,进水过多产生大量乙炔,气体会从进水门排出,产生冒泡现象。同时由于电石中往往含有杂质,导致产生的乙炔气体不纯,臭气难闻,有时甚至着火。
这就是刚才播放的“电影”光幕不太稳定的原因,这玩意儿刺眼得很,有点儿像电焊的感觉,用来照明效果不佳,不过播放天堂之门景象就足够明亮了。
聚光系统也简单,镀银的玻璃反光碗就和手电筒前端一样的原理,把电石灯发出的散射光集中成了一束,映照到圣彼得大教堂的墙壁上。
而电影画面呢其实是流传已久的皮影戏加拉洋片手法,楚风还没有制造感光胶片的能力,但这本来就不需要太高的清晰度,有那么回事就行了,反正罗马市民没看过杜比环绕立体声加3D高清版的《阿凡达》,对他们来说,刚才那一幕就已是上帝昭示的神迹了。
楚风制造的山寨版电影机,彻底忽悠了罗马人。
“喂,你也不来帮帮忙!”卫炳坤看着柳乘云抱怨道,他已经把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
柳乘云笑着把最重的电石灯部分背了起来:“这最重的一块,不是我来搬的嘛。”
侍卫们都是武林中的一派宗匠,真正的大内高手,高来高去的人物,潜入梵蒂冈内部,在这塔楼上来放电影,并不算太难,但要背着沉重的电石灯来去自如,就非轻功了得的柳乘云莫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