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博物馆(2 / 4)
至于说中国是否重视,约翰就无法控制了。
他唯一能够保证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中国,但是只挑选一些不太重要的告诉美国人。至于说美国人会不会从哪些学生口中得到更多的东西,约翰同样管不了,也不想管了
拒绝美国政府要求他回国的请求,约翰继续留在了洛阳。
只不过在无数个耳目的注视下,约翰没有再和学生们谈论哪些“未来”的东西,而是把精力放在那些工地和自家产业的处理上。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在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多次讨论、争吵之后,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的公司被他们瓜分完毕了。其中民用的基本上都被中国公司收入囊中,但是军用的公司全部被美国国防部收购,所有的机器都运回了美国。对此中国政府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人都留了下来
为了这些规模庞大的企业,中美两国付出了超过四百亿美元的巨额代价
每得到一笔,约翰就把这些款项送进亨特拉尔银行的专用账户,然后提供给参与研究的各个机构。在庞大的资金和无数精英的参与下,短短三四年的时间,有些技术就开始进行试验了相对成熟的内窥镜技术、心脏搭桥手术、腹腔镜手术等等都取得了成功
这些研究的成功,极大激励了其他参与者们。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医院和科研机构参与了进来,他们或者直接参与三国的合作研究,或者干脆另起炉灶,在其他制药公司或者银行的支持下自行研发。比历史上提前七年出现,轰动全世界医学界的时候,各方对于这些新技术的兴趣终于达到了顶峰
一直都不甘心的美国人,终于甩开膀子单干了。
每个医院都需要一台ct,全世界就是数十万台的需求,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市场。,不过是众多项目之一而已。所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美国,干脆自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始研究他们认为有前途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德国也不得不联合起来,暗暗与美国人进行竞争
后话不提。
无论美国人用了多少办法,从1955年开始,约翰亨特拉尔都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尤其是到了1958年年底,在一次体检中他体内被查到了一些东西,并且情况还在不断的恶化之后,他就更不可能离开了。相反的是在1958年年底,约翰公开宣布将会出售自己名下的三家亨特拉尔银行
这家银行,已经是他最后的产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