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问策(6 / 8)
技园建成之后能容纳25万师生,整体要能容纳40万人口,是南湾湖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压制崔卫平的风光,在南湾湖东岸搞什么动作,就是提前启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这不仅涉及徐城的城市建设,也能将淮海省的教育、科技、化产业发展都大踏步往前推进。
鲁俊生听沈淮跟李谷提到大学科技园,转回头说道:“大学科技园总投资要超过五六百亿,一期启动少说也要上百亿的资金。这笔钱都要省里来投,就算各家银行愿意承担贷款,也挤不出这么大额度来啊……”
几大国商行每年放给淮海省的新增贷款就一百多亿,已经给分得干干净净,就算让各高校自行负债承担新校区的建设,推进度也将是极慢。
让各高校自行到大学科技园负责新校区的建设,功劳也集不到这边的头上来;省里负责集建设,是能将政绩都捞过来,压制崔卫平他们的风光,确保徐省长能顺利接替钟书记担任省委书记,但省里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集财力?
“往后大学招生还要进一步的扩大,淮工、淮师、理工等高校的旧校区已经有些不堪重负了,教育投资必然要进一步的扩大,但是教育部的投入有限,主要还是依赖于地方投入,”沈淮说道,“照我的看法,迟做不如早做,咬咬牙也就做了。”
李谷摇头而笑,说道:“你说起来真是轻松,大学城由省国资来负责投资建设?”
“省国资承建不是不可以,但我要什么政策,徐省长那里会都给?”沈淮笑着问道。
“……”李谷警惕的看了沈淮一眼,问道,“你要什么政策?”
“成立省国资管理集团,大学科技园投资公司,可以放在省国资管理集团旗下进行运作……”沈淮说道。
李谷轻叹一口气,说道:“你这一步跨得太大了,阻力大啊。”
鲁俊生开始还不知道沈淮的意图,但听李谷的感慨,才猜到沈淮成立省国资管理集团,实际是要模仿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将所有的省国资企业都置入省国资管理集团旗下进行资产管理,彻底的实现政企分开。
“不追求一步到位,可以慢慢来,”沈淮说道,“淮海融投、东江电力、东狮集团、淮海电气这些省里控股、参股、但不是省国有独资的企业,其省属国有股权资产理应集到一起进行监督、管理。”
鲁俊生也不知道徐省长会不会同意沈淮这个的建议。
东江电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