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反转(2 / 6)
不过,王家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商贾和士绅的利益之上的,现在陈文两项政令齐出,王家在其中也是多有受损,此刻自也是再不能按下性子来画画、教子了。
“看着吧,这里是苏州,光是府城以及附郭的所在就有不下百万的丁口。咱们罢市,也不让那些菜农们进城,用不了两天,光是这些饥民就能把齐王府在民间的信用彻底冲垮了,这江南就还是咱们的天下。”
窗外的虎丘,各家店铺前的百姓时聚时散,但是怨声已然传过了山塘河,在他们的耳中宛如仙乐一般。
西北角的虎丘如此,城内城外的其他地方亦是如此。百姓购货,各处的店铺却无不是挂上了售罄的牌子,仿佛是受了同一个指令似的。
苏州在明清时乃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比之日后的远东魔都上海毫不逊色,甚至就连后世上海的兴盛,也与太平天国逼近苏州,本地士绅、商贾纷纷带着家产逃难有洋人庇护的上海有着巨大的关联。
正因为苏州的经济地位如斯,王时敏等人的信心并非没有理由,在这等巨城罢市,封建官僚体制是很难应对的。此前如此,后世亦是如此,这是商人生存于这等环境下的杀手锏,威力不容小视。
第一天如此,苏州百姓们的家中还有些菜蔬,米缸也还不至彻底空了,但是身在城中,食物全靠城外运入,百姓们在不满的同时却也还是寄希望于官府与商贾之间达成妥协,至少到了明天能够开市,不至有钱也买不到吃食而饿到肚子吧。可是,到了第二天和第三天,罢市依旧,全城的大小店铺无不是紧闭大门,
莫说年货,现如今连吃食都买不到了,奈何这年头的老百姓都没有屯粮的习惯,尤其是这等大城市,每隔几日去买一次粮,现在虽然才是罢市的第三天,但是很多百姓家中的米缸已经见底儿了,无功而返的人们的谩骂声也愈加的高昂起来。
坊间内外的怨愤情绪愈加高涨,得月楼里的士绅、巨富们却是怡然自得,卓有兴致的遥望着城中的民愤。
“三天没有粮食卖,城外的菜农也不敢出村,城里的百姓快熬不住了。”
“哈哈,正是如此。要说都怪齐王府的乱政,否则读书人安心读书,等待开科取士,咱们商人安心的做海贸,岂会有如今这档子事情?”
富商向那边的士绅拱手一礼,这几年他苦寻名士,奈何私盐贩子出身,名声不好,总是寻不到合适的先生来教授家里的两个儿子。如今这档子事一起,他便拼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