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困境(上)(4 / 6)
穆里玛是一回事,京城武库里的刁难也很难说只是来自于工部满尚书对他出谋划策建立天津厂的不满。除此之外,新军各部的人员安排上,不提把与他相熟的李本深、马得功、蔡毓荣等人尽皆分配到了其他新军,只说兵员来源就能轻易看出。
新军扩编,禁卫军由于陕西平叛时的伤亡也同时进行了调整。根据新的兵员分配原则,新军五部,分为上二军和下三军,上二军顾名思义,便是禁卫军和拱卫军,其中三千六百名满洲长矛手、七千两百名汉军火铳手配以两千满洲骑兵和三千蒙古骑兵,用的大多是组编已久的牛录,战斗力显然也其中最强的。
相较之下,新军的下三军,武卫中军、左军和右军之中,四千满洲骑兵配上一千蒙古骑兵,步兵全部有汉军八旗和高丽八旗组成,四镇汉军八旗配上一个镇的高丽八旗,新汉军占据绝大多数,再兼高丽八旗归附不过还是这几年的事情,战斗力实在可疑。尤其是他率领的武卫右军,在人员分配上更是其中最为不堪的,也着实让他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此时此刻,他匆匆赶来,也没有报以太大的希望,有了张道澄的这话,他也只得暗叹了口气,对于什么好消息也提不起太大的精神来。
“其一,朝鲜那边抓来的火器工匠,此前扣在了工部衙门,皇上刚刚下旨,把他们移交给了天津厂,有了这些人,产量是能够有所提升的。”
这事情,刘成多少是知道的,此前抓了朝鲜工匠,基本上都被各家权贵,尤其是进行灭国之战的多尼和富绶编入了自家的包衣奴才,武器、甲胄工匠身在奴籍,此前也是借给工部衙门,不过顺治和其他亲贵对于他们掌握这些“技术人才”心怀芥蒂,就着工部衙门产量低下的由头才分给了天津厂。说是好事,其实也不过是如张道澄此前所说的那般,仅仅是望梅止渴而已。
“还有呢?”
“洗心别急嘛,其二,前些日子,朝鲜那边,有倭国商人前来接洽,贩卖倭国铁炮。第一批已经运到了南高丽,正在向京城转运。”
张道澄眉飞色舞的说起此事,刘成却是眉头一皱,继而问道:“铁炮?你是说鸟铳吧。”
“是鸟铳,但是倭国的鸟铳口径也分大小,小的不及工部制造的鸟铳,大的可是比斑鸠脚铳都小不了多少。”
“那却是好事。”
亲眼看过了天津厂的内部环境,刘成已经对其产能能够达到江浙明军军工司的水平,也不敢报以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