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御前会议(2 / 6)
亲贵重臣,尤其是其人更是江浙明军那边叛降过来的,清廷针对南方的一切决断都要,也必须征求其人的意见才能放心,否则胜算总要降低太多。
如今刘成比预期的提前赶回,顺治也连忙召集了御前会议。很快,朝中各旗的旗主王爷、权贵重臣竞相抵达,顺治给各旗的旗主王爷备了座位,同时也给刘成这个额驸留了个座位,登时也是人人侧目。
“各位王爷在爱卿赶来之前已经得到了通报了,爱卿看过这份奏报,朕这里还有最新的报告,正好拿出来议上一议。”
报告的内容有二,其一便是陈文有望被册封监国,这个消息传开,也被清廷潜伏在南京的探子获知,辗转传递出来;而其二则是江浙明军向扬州和淮安这两处集结基地和前进基地的粮草囤积量增加,淮河南北的探马出击频率增加。
这两个事情,其意味着什么,几乎是不问自明——现在就连清廷也是知道,明王朝已经去日无多了,陈文既然接受了监国的桂冠,但却没有急着称帝,显然是要拿满清的尸身作为登上至尊位的垫脚石,北伐恐怕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准备阶段了,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拖着疲乏的身子进殿,直到这封奏折到手,刘成只觉得是登时便精神百倍,疲倦随之消逝不见。细细的看过了这份奏折,刘成也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随即便恭恭敬敬的将奏折还给了在旁等待的吴良辅,继而向顺治和在场的亲贵们说起了他的看法。
刘成的看法与他们此前商议的没什么两样,甚至可以说是更细致一些,因为比起他们,刘成对于江浙明军的动员机制更为了解,陈文对于这些东西绝少有隐瞒的习惯,此人几乎都是明目张胆的准备妥当,从来不畏惧于对手的人数更多也要与其展开会战,从战术上的胜利来实现战略上的扭转。
“……从四明山殿后战,甚至可以说是从陈逆为王逆策划第一次四明湖之战的时候,他便对主力会战有着特殊的兴趣。历次作战,陈逆绝少有避免主力会战的时候,常常是直接带着军队扑上去与对手决一雌雄。”
“以前在天台山上,陈逆与奴才以及其他军官讲课的时候提到过。越是弱小就越是会选择游击战,避免主力会战,妄图靠着积少成多的方法来实现实力的强化;相对的,越是强大的一方就越是倾向于主力会战,一战定胜负,才能够尽可能大的实现对胜利果实的消化。而陈逆虽然历来都是兵力较少的一方,但是他坚信他训练出来的军队更加强大,所以他才会如此选择。其人狂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