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二十七日1(3 / 5)
常常中府之赐,湑湑内庭之宴。孚尹鱼佩,惊迅召之无因;……忆孝敬于平生,恍忠诚于遗响。曷皇情之塞悲,阜英蕤之精爽。呜呼哀哉!’”
关于梁笙德的丧葬事宜,大梁史官极尽辞藻,大肆渲染,但其实……历来史书上的记载和事实难免是有些出入的,甚至有时是严重的出入,严重到让人分不清究竟什么事“史实”。
现实是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所以它并不会尽善尽美,总会有些让人无法接受的瑕疵存在。而史书却是留给后世之人翻阅的,没人会希望当后世之人在史籍上翻阅到自己的时候,看见的却是一笔糊涂账,于是书写它的人会极尽辞藻去修饰史实……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丧葬制度是古代五礼之一的“凶礼”的最主要内容,而“厚丧”则是古代丧礼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人们习惯说“丧葬”,但丧、葬其实是分离的。丧礼是丧葬礼仪的前期过程,是治丧行为;葬礼则是丧葬礼仪的后期过程,主要是下葬以及随葬品的安放。
“厚丧”和“厚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厚丧”指的是丧礼的环节、仪式内容相当繁复细致,并且受到高度重视;“厚葬”指的是陪葬明器数量庞大,贵重,棺椁、墓室奢华。
丧礼是为逝者送行,也是为子孙祈福。基于这个思想,古代的人们对于彻底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次仪式自然相当重视,崇尚“厚丧”。民间如此,皇室更是如此,丧礼仪式繁琐,花费甚巨。
简而言之……史书上有的记载有时到也是真实的,比如……梁笙德和成亦影出殡这日,的确是既热闹,又繁琐张扬……
**
当浩浩荡荡的卤簿从梁萧城到达太子府的时候,正是天边朝阳初升之际。
只是眼下正值腊月隆冬,初升朝阳便是再如何耀眼夺目,也不带一丝温度……即便带上了暖人温度又如何?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再如何温暖的阳光,只怕也照不暖人心……
尚未到太子府门前,远远地就见太子府正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照得垂挂在府门、屋檐、立柱下的白绫白得晃眼、白得刺眼……白得……让人抑制不住地心里发酸……
等到了太子府门前,又见太子府门后虽乱烘烘的人来人往,但整座太子府却安静非常,安静得近乎死寂……
浩浩荡荡的卤簿稳稳当当地停在太子府门前,冷晴随着梁儒明下了卤簿,无需梁儒明开口,冷晴就十分自觉地迈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