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疯狂的票房(2 / 4)
《泰坦尼克号》上映已经十周,到现在还牢牢霸占着北美周票房榜的冠军宝座,谁也不知道,这样的逆天表现还会持续多久。
唯一可能知道答案的李特现在拒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可这依旧没有挡住大家对这件事的好奇。有媒体另辟蹊径,从李特“怂恿”卡梅隆与福克斯签署的那份对赌协议中找到了新的线索。
当初这份对赌协议曝光时,没有人相信一部电影的全球票房真有可能达到1o亿美元,大家都认为这是卡梅隆为了保证影片能够顺利拍完而向制片方做出的一种妥协。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泰坦尼克号》在全球已经累计收入了接近6亿美元的票房,而且已经有主流媒体谨慎的抛出观点,认为《泰坦尼克号》确实有可能成为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李特在建议卡梅隆和福克斯公司签署对赌协议的时候,应该是对《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有了一个准确的预判。按照专业机构的估算。《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票房只要能达到7亿美元以上,投资方就可以完全的收回成本,为什么李特还要把对赌条件定为1o亿美元?他完全可以把这个票房目标定低一些,这样卡梅隆赢的把握也更大一些。
顺着这个疑点往下探究。对赌协议的后半部分内容随之浮出水面。
按照卡梅隆和福克斯公司在协议中的约定,《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票房只要过1o亿美元,卡梅隆不仅可以获得他作为导演和制片人应该拿到的那部分报酬,同时票房每多出1亿美元。卡梅隆就可以额外1%的票房分成。
按照这样的内容约定,如果《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最终过2o亿美元,福克斯就得额外多支付给卡梅隆2亿美元。如果没有1o亿美元票房做对赌目标,福克斯公司根本不可能和卡梅隆签订这样的协议。
福克斯公司现在是否在后悔和卡梅隆签这个对赌协议媒体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李特以经纪人的身份给卡梅隆提出这样的对赌建议,那么他就应该是站在为卡梅隆争睹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额这件事。
如果《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票房只比1o亿美元多一点点,那么卡梅隆在这个对赌协议中的承担的风险和收获就是不成比例的,只有《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票房远1o亿美元,卡梅隆才会在对赌中成为最大的赢家。
媒体由此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李特对《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票房预期至少在15亿美元以上,不然他不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