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不算圆满的高加索战役(3 / 5)
行动。
1942年,进攻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是德国李斯特陆军元帅指挥的“a”集团军群,下辖:备克莱斯特上将指挥的坦克第1集团军辖步兵第44军和第52军、坦克第3军、第40军和第57军,鲁奥夫上将指挥的第17集团军辖步兵第5军和山地步兵第49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辖步兵第1军和1个骑兵军。共计18个步兵师、3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6个山地步兵师、3个轻步兵师、4个骑兵师和2个警卫师,后来坦克第4集团军的部分兵力也转隶给“a”集团军群指挥。
原本的历史轨迹,为了救援陷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第6集团军,a集团军群不断“失血”:坦克第23师和党卫军“维金”摩托化师撤出战斗,到科捷耳尼科沃地域编入曼施坦因将军的集群,去增援斯大林格勒集团。为此,a集团军群不但不能维持进攻,还需要缩短自己的防线,1942年12月23日将阿尔当、阿拉吉尔和迪果腊地域的部队撤至厄耳霍托沃、奇科拉一线预有准备的防御地区。
在王凡这个蝴蝶翅膀的影响下,a集团军群前期虽然仍然像历史上“失血”,但是第6集团军的顺利突围并反败为胜,不但保证了a集团军群的侧翼及后方安全,同时坦克第23师和党卫军“维金”摩托化师及其他增援部队,携带500辆狮式坦克,2000辆满载后勤物资的回归,不但极大地鼓舞了德军士气,也及时的补充了急需的物资装备。
在德国援军到达“a”集团军群前,苏联最高领导层为了减轻“岌岌可危”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防线,命令苏联南方战场的北高加索方面军、外高加索方面军发动牵制攻势,防止德国向斯大林格勒地区集结更多部队,突破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防线,造成整个南方防线的崩溃。
结果,发动牵制进攻的苏联两个方面军遭到德国守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在防御阵地上构筑的堑壕和交通壕四通八达,机枪和火炮的土木质发射点、迫击炮和设伏坦克星罗棋布,另外还有大量地窖式掩体。在各个防御枢纽部之间的间隙地上布设了大量地雷,以及挖掘了冲锋枪手的散兵坑等。
哪怕在撤退时也在每一条道路、散兵坑、山间小路、桥梁和通道上都布设了地雷。一旦苏军向德军防彻纵深前进越深,其实施反冲击的次数就越多通常是用坦克分队实施反冲击,步兵分队则用来防守和构筑后面各道防御地区上的阵地。并且德军常常当苏军进攻部队越过地雷障碍物和炮兵、迫击炮封锁区之后向自身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