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拾四章 永不过时的激情燃烧岁月(3 / 4)
00多平方公里的一半左右。和主位面历史一样,同样的一片荒芜、芦苇遍地。但不一样的是,此次参加会战的人数只有7000多人,并且没有举着红旗、拎着脸盆、排着整齐的长队缓缓走来。他们大多数人坐着卡车赶到现场。几百名具备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开着经过运输船运抵的拖拉机、挖掘机、犁地机、压路机、车载发电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过来。随同这些设备一起抵达的,是二十万多吨沙石、沥青,还有数百间活动板房,短短一周时间内,遍布岛上23处工程营地就初具规模。每个工地都装备了饮用水净化机,建起了统一食堂、澡堂,配备了至少一名懂得医疗急救知识的卫生员。
“不打无准备之仗!”上海市委书记陈yi同志(兼),在批示同意崇明岛围垦工程时,特意强调道。
“我们既要干好,又要保证质量及工程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唐伟(王凡伪装)每次开会,总会特别强调:“提前完工没有任何意义,既然通过科学方法测算出了工期,就要把侧重点由赶工期、抢工期转移到提升建筑质量上来。做百年工程!一个福泽后代的精品工程,意义上远大于数个豆腐渣工程!”
“凡是质量问题引起的资源浪费,工程总负责人将承担首要责任,即使当时未发现,十几年后发现,也将追责!”
“要质量不要数量,保民生重于乌纱!”
“凡赶工期引起的质量问题,该抓人抓人,该判刑判刑!”
一个又一个口号和标语,在工地四处张贴警示,它们是促质量促责任的催化剂,在新炎黄民主共和国,由于最高层的重视和引导,整个炎黄社会开始走向尊重自然界客观规律,重视实地试验数据,讲究方式方法的思路上来。
“同志们,加油干啊~~”
“嘿呦嘿呦~嘿呦嘿呦~”
“红党为人民,人民助大家,齐齐同奋斗,共铸新炎黄。”
开工后,一个又一个号子传遍工地,一处又一处工地的工人们挥洒汗水,这里的工人很勤劳,这里的人民很快乐。
晚上,崇明岛某一处营地内,辛苦了一天的围垦者们正在休息。
“浦师傅,你看看这个机器怎么弄?我不会搞。”虽然下了班,但是珍惜每一分钟时间的19岁普工小赵,操着浓郁的上海地方话问道。他正抓紧时间熟悉新机器,学习新知识。
“这里的齿轮需要向外调一点,还有这里的数字代表液压,你看,它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