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 英国孤立政策在欧洲之外的延伸】(3 / 4)
无生机的表现,预示着欧洲的重心已经从西欧转移到了东欧。
英国人花了400年不断扩张兼并成为3400万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国,然后用100年时间不断拆分重组剥离回到500年前的。
衰落早有先兆,一战结束后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再度兴起。
而英国本身相对于占有殖民地,更在乎的是建立在帝国特惠制基础上获取的经济利益。
只是他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关于这一点,华皇看的很清楚。
这也是为什么19世纪以来英国和法国关系突然变好了的原因。
法兰西斯,路易十四,拿破仑和英国都干过很多次架,更别提百年战争的深仇大恨了,英国也搞了好几次反法同盟,但拿破仑败了后,法国怎么就再也没和英国打仗了,还加入了神圣同盟,之后就和英国一起干满清,干露西亚,干德意志成为好基友。
华皇曾经很难理解两个相邻的世界超级大国,怎么说好就好了。
不管满清还是其他地方的殖民都只是小打小闹。
克里米亚战争也只是大陆均势政策的表现。
真正改变英国国策的,是挚诚协定。
以后世的角度来看,这是英国外交的妥协之举,法国外交的胜利,德国外交的失败。
使得整个欧洲走向战争,走向毁灭。
英国奉行“大陆均势,光荣孤立”政策。
在欧洲大陆上,谁都不能比谁强。
他永远反对欧洲大陆的老大,联合二三四五六一起反对老大。
而当时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是法国,所以七次组成反法同盟来击败拿破仑。
拿破仑失败后,俄国的哥萨克骑兵是第一个攻入巴黎,所以俄国自称“欧洲宪兵”,为所欲为。
英国很烦恼,只好联合昔日的敌人,一起讨伐昔日的盟友。
英国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的国策,作为海洋国家的英国,国际政治的最高追求就是“光荣独立”,独立于欧洲之外,谁在欧洲称霸就像打地鼠一样来一锤子,做一只离岸平衡手。
击败拿破仑后,沙俄成为了当时的欧洲宪兵,所以英国当然要把矛头调转,与法国交好。
同样的历史还可以类比一战之后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一样也是出于一种离岸平衡的考量。
用德国人的话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