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 华皇一个人拉着历史走】(4 / 6)
,贵族,市民团体之间势均力敌,相互制衡,没有一个人能够独享权力,亦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其结果就是大家必须要协商与合作,互相照顾对方的利益,在这种条件下,形成了契约精神。
而华夏,大明,大清全国的权力都出自中央政府,出自皇帝,不存在权力的分享与制衡。
因此就没有协商的条件,想征税就征税,不用找你商量。而巨大的财富本身就意味着权力,私人资本的膨胀必然会让专制政府对产生恐慌,继而在你强大到能挑战它之前干掉你。
因此资本所有者无法与政府抗衡,要么和政府合作成为官营资本或者买办,要么就在盘剥中破产灭亡。
没有人真正的能够完成私人资本的原始积累,更谈不上权力分享和契约精神了私人资本最多只是皇帝的牧羊人,养肥了就要被割肉。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被褫夺的私人资本,在专制政府手中亦不会被用做经济生产,亦不能完成原始积累,而是拿去打仗或者买买奢侈品,就那么挥霍掉了。
在欧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班牙。它最早完成中央集权,尽管发现了美洲,积累了大量黄金,但这些财富没有被民间资本用来发展经济,而是被宫廷花去买英国棉布了,结果就是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西班牙尚且如此,何况明朝这样保守的农业国家。
发展资本主义首先要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使得财富与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原始积累的方法就是俩,一是靠赚,也就是商业,二是抢,也就是掠夺。而明代呢?
假设华皇这个时候重生的不是清末,而是大明,大明朝,大家都关门男耕女织,不需要太多交易,因此国内市场狭小,赚不了大钱。九边,朝廷和蒙古人搞边贸合作,但是跟蒙古人做生意永远赚不到钱,人家都是赊账,不给赊账就跟你玩刀子。
对外贸易就不用说了,海禁,出去了就是倭寇。但你还是经不住利润的诱惑,好不容易走一私回来攒点钱,没被逮着,发了财,上下打点好,还出去找死干嘛?人有钱了,命也值钱了,就不出去卖命了。
国内投资最赚钱的是卖盐,可你得从国家那买盐引,大头还是国家拿着。
最后算来算去在这个国家投资赚钱,最安全的方法才是利润最高的。而最安全的投资渠道,无一不是农业经济,再加上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以及政治风险。所以在清末之前,只能买房买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