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宋濂被子孙牵连(2 / 3)
点参汤请您饮用,妾身还请皇上保重龙体,切勿过度操劳。”
朱元璋没有先跟马秀英说话,反而训斥监侍,“你们都是死人吗?还要让皇后捡奏折?拖下去,统统廷杖二十。”
监侍顿时磕头求饶,他们真是有苦说不出。朱元璋自己生气把奏折扔的到处都是,这些奏折只有专人能碰触,他们碰了就是干政啊。
之前朱元璋身边有一名老太监,完全是出于一番好意,指出公文中有明显的错讹。朱元璋明知太监说得对,仍然立刻下旨将他逐出皇宫,遣送回原籍,原因就是这名太监“干政”了。所以从此以后,除了类似赵成、庆童赍敕这样的心腹太监,其他监侍哪敢随意动朱元璋的奏折啊。
马秀英见朱元璋无端发火,就知他心情非常糟糕,急忙说道:“请皇上息怒,这些宫人未经您的许可不准碰触疏章是您下的旨意,他们只是奉命行事,并无过错。倒是妾身没经过您的旨意就动了疏章,是妾身的不是。”
朱元璋语塞,恼羞成怒地吼道:“你们还不滚出去!”
宫人捡回一条命,忙不迭地连滚带爬退出去。
朱元璋余怒未消,淡淡地问道:“皇后所来何事?”他清楚马秀英不会只为送一碗参汤来。
马秀英说道:“妾身听说宋学士因为胡惟庸一事获罪,可有其事?”
”又是谁在你面前多嘴了?“朱元璋从奏折中抽出一本扔给马秀英,“你自己看。”
马秀英打开奏折,里面是官员弹劾宋濂一家与胡惟庸勾结图谋造反的内容,下面被朱元璋用御笔批红四字:谋逆死罪!马秀英合上奏折,问道:“宋学士早就辞官还乡,他怎么可能参与胡惟庸的事件?”
朱元璋哼道:“他没有,他的儿子孙子可是跟胡惟庸来往甚密,他会不知情?”
马秀英说道:“宋学士若是真和胡惟庸有勾结,他何必辞官,留在京城不是更好配合胡惟庸的计划。”
朱元璋没吭气,这次胡惟庸案因一人而株连全家的不在少数,反正他觉得有嫌疑就不肯放过。
马秀英继续说道:“妾身听说宋学士回乡后潜心著书,甚少过问外事,几个晚辈或许瞒着他也说不一定。而且他每年都会进京拜见皇上,哪怕身体不适也会如约而至,他对您如此忠心耿耿怎么会图谋不轨呢?”
朱元璋还是不说话。
马秀英苦口婆心劝道:“宋学士是太子和诸多王爷的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