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千里挺进(3 / 4)
军在大山里长途行军,应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辎重部队随军行动,除了数以万计甚至十几万计的辅兵之外,光是运送粮食装备和武器弹药的骡马车辆就会塞满整条山路,可是这支楚军里随行的车辆牲口数量很少,辅兵也只有几千人,属于标准的轻装行军。
其次,这支楚军的士兵都是一副长途转战的模样,身后背着硕大的背包,背包上绑着好几双草鞋,左右肩膀上挎着干粮袋、粮袋、水囊等等,那些不用披甲的弓箭手和火枪兵,没有棉甲这种可穿可盖的“神器”,还会再背一个铺盖卷。
再其次,这支楚军里使用冷兵器的士兵很多,不像楚军,倒像同时代其他的军队,火枪兵的数量不到十分之一,远远低于楚军的平均水平,但是仔细观察他们手里的火铳,都是最新式的燧发枪,每个人身上的弹药袋也塞得鼓鼓囊囊。
最后,这支楚军使用了全新的番号,“西征第四军”和“西征第五军”的战旗最为显眼,其次还有西征xx师,xx旅,都是从未出现在楚军编制里的番号,组成了总数超过五万人的两个军。
“九万大山,该不是真的有九万个山头吧?这要爬到什么时候?”一个楚军士兵抹了把头上的汗水,早上起来一口气赶了几十里山路,虽然时值寒冬,他的脑袋上却热气腾腾像个蒸馒头的笼屉,左右的同伴也和他一个模样,全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
“呵呵,九万大山就怕了?再往南走还有一座十万大山,一座六万大山呢。”周国栋对其他将领不假辞色,对普通士兵却非常和蔼,笑着解释道:“九万大山是土人的叫法,他们把这座山叫‘九怀’大山,意思就是水牛头山,汉人听不懂土人的话,以讹传讹就变成了九万大山,咱们加把劲,很快就能走出去,等到了贵州以后,山还多着呢。”
(以此类推,十万大山也是壮语的音译,十万大山是“适伐大山”,也就是顶天大山。)
“贵州山很多吗?难怪让我们打这么多的草鞋。”那个小兵吐了吐舌头,突然又向周国栋问道:“对了,咱们这次去贵州,要呆多长时间啊?”
“最少也得有个一年半载吧,咱们不但要去贵州,还可以去云南转一圈,还有四川、广西这么多地方,都可以去看一看。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西征军就要走遍这些地方……”
千里挺进贵州,这才是汪克凡真正的杀招!
从正面战场上发起反攻,只是和西军比拼蛮力,楚军纵然可以凭借强大的实力取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