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章 白门楼(3 / 4)
接应的屯布儿,两军汇合之后,谭泰才知道湖南西军已经大败溃散,孙可望被包围在邵阳,估计蹦跶不了几天了,他知道形势已经非常危急,立刻和屯布儿赶往汉阳。
急匆匆入城,急匆匆整军,急匆匆的调出宝贵的船队,命令他们立刻过江,接应长江南岸的武昌守军撤退。(请注意,武昌在长江南岸,事实上武昌府大部分地区都在长江南岸,包括且不仅限于崇阳、通山、通城、咸宁、大冶,兴国州等等,怎么样,这些地名是不是很熟悉?)
谭泰和屯布儿判断,楚军打败西军之后,肯定会转头攻打清军,孤悬长江南岸的武昌首当其冲,早晚都会失守,与其这样,还不如趁早把部队撤出来。清军水师虽然已被楚军消灭殆尽,可是清军在长江北岸藏了一些船只,武昌和汉阳之间只有一江之隔,趁着楚军水师不在,船队迅速过江,很顺利的把城中的万余清军撤到汉阳,其间楚军水师一直没有出现,让无比紧张的谭泰和屯布儿都松了一口大气。
部队都撤到长江北岸,暂时恢复安全,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谭泰和屯布儿却起了分歧,屯布儿主张立刻退兵,撤往安徽,向吴三桂靠拢,谭泰却觉得不能轻易放弃汉阳,不肯撤兵。
按照多尔衮的计划,清军要争取划江而治,如果放弃汉阳,退出湖北,就等于放弃了整条长江防线,楚军可以从湖北攻入河南,避开吴三桂的主力直捣京师,这个责任太大,谭泰无论如何都负不起。
“弃守汉阳,我军岂不是望风而逃?你我二人回到北京后,丢官罢职都是轻的,恐怕还会入狱问罪,乃至开刀问斩,屯布儿,你想过其中的后果没有?”
“和大清的江山社稷相比,你我的生死荣辱有什么打紧?”屯布儿非常激动,大声叫道:“这几万八旗子弟是我大清最后一支可战之兵,如果断送在这里,再也无法抵挡南人的进攻,谭泰,你又想过其中的后果没有?”
“此事关系重大,我不敢自作主张,还是报与皇父摄政王,请他老人家圣裁吧。”谭泰犹豫再三,还是不同意撤兵,派出八百里加急快马,赶往北京,向多尔衮请示。
八百里快马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概念,指的是利用驿站接力传送紧急军情,具体速度能有多快,和驿站的完好程度以及道路情况等等都有关系,因为李来亨、榆园军和其他抗清义师过于活跃,河南一带的驿站系统屡次遭到严重破坏,没有足够的马匹替换,湖北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谭泰派出的信使花了好几天,才穿过这两个省,赶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